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公路铁路与桥涵建设

第三节 公路铁路与桥涵建设


一、公路
  1950年8月,东政解放一团组成筑路大队,用四个多月的时间筑成了包括跨跃梧桐河等大
小桥梁的全长21.7公里的鹤宝公路,为宝泉岭和其它农场的开发建设在交通运输上起到了决定
作用。
  鹤宝公路修通的第二年春天,道路翻浆,车辆无法通行,许多地段急待翻修。解放一团在
鹤宝公路的沿途设了四个常年养路站。对翻浆地段铺上石基,加固桥涵,又在道路两旁种植了
护路树。经连继三年的补修,才逐步使鹤宝公路在阴雨连绵的天气下,也能畅通无阻。
  场内道路的维修,采取支线、基础好的分段包干维修,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管理
人员分期分段进行检查验收,对重点路段由专业队伍保修。1982年农场成立青年道路队,有载
重汽车二台,推土机、刮道机各一台,专职负责全场的道路、桥梁维修保养。在必要时,交通
科临时组织抢修队伍,进行突击,以确保道路通畅。
1950—1984年全场共建干支道路12条,全长1352里,其中沙石路面62公里,土石路73公里,
基本构成了场部与各生产队、生产队与生产队的场内交通运输网。
  二、铁路
  1982年鹤岗一鹤北铁路线正式启用,在宝泉岭设有车站。农场有专用货物转运线,这样使
农场的客货运输更加方便,外贸出口额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场的工、农、牧、商等事业的发
展。
  三、桥涵
  为了使已经通车的道路更好地为农场的建设事业服务,从1974 年开始,全场架桥10座,
其中永久性的四座,涵洞17个,其中永久性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