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八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一、机构沿革
  1953年,农场成立监察室,高树安任监察室副主任。
  1956年1月,高树安任黑龙江省监察厅驻宝泉岭农场监察组组长。
  1956年3月30日,在农场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农场第一届监察委员会。同年8
月24日,经中共黑龙江省委任命,张克忠任监委副书记,石坚、刁奇、李贤鹏任监委委员。同
年12月5日,高树安、沈福和、常贺昌任监委委员。
  1958年,刘俊贤任监察委员会主任。
  1959年4月,中共宝泉岭农场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朱国明为监委书记,刘俊贤为副
书记。张克忠、高树安、何其忠、李贤鹏、常贺昌为监委委员。
  1962年2月22日,于良智任监委副书记。
  1963年12月26日,经农场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于良智任监委副书记,李贤鹏、李哲
元,欧学松、姜会敏任监委委员。
  1966年3月3日,在农场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上,程远哲任监委书记,滕延斌、于良智任监
委副书记,霍庆吉、穆广才、孟宪双、郑义任监委委员。但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7年,
监委停止工作,直至1979年9月,农场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0年1月20日,在农场第八届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党委全会上选举产生第八届纪律检查
委员会,纪连珠任纪委书记,赵玉琦任纪委副书记,刘义臣、夏茂元、赵仁荣、杨新安、刁美
兰任纪委委员。1981年4月1日,赖汉枢任纪委副书记。1982年11月20日,夏茂元任纪委副书记。
  1933年9月15日,在农场第九届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马玉林
任纪委书记,赵玉琦、林腾山任纪委副书记。李建华、尚茹云、赵多吉、赖汉农任纪委委员。
1984年11月20日,张燕林任纪委书记。1985年8月15日,周长运任纪委副书记。
  二、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
  1962年,农场监察委员会根据中央的政策规定,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1958—1961年在
“反右倾”、“拔白旗”及社会主义大辩论等政治运动中,受到批判和各种处分的151名党
员干部及部分非党干部和工人,进行了认真的复查甄别工作,结果在这些人中,批判处分错了
的有26名,占总数18%;部分错的25名,占总数16.5%;处分正确的100名;占总数的65.5%。
  1979年后,在作好现行案件审理工作的同时,对历史遗留的部分案件进行了复查工作。在
受理54起申诉案件中,进行了大量的内查外调工作,给予全部改正12起,部分改正2起,其余
的维持原结论。通过对历史案件的复查处理,增进了党内外的团结,使部分党员解除了思想压
力,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三、学习《准则》加强党员教育
  1980年,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全场开展了以《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为中心内容的学
习教育活动,纪委还印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和彻底执行《准则》的通知”,并
结合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准则》的12条规定”。要求党员,特别
是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带头宣传贯彻执行准则。纪委还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和讨论《中国
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
  1981年以后,纪委分期分批组织全场1,400多名党员系统地学习《准则》和《新党章》,
使党员思想普遍提高。纪委根据中纪委提出的“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党员
队伍的思想状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党课教育。组织党员学习中央整党决定,运用典型对党员进
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均收到良好效果。使党员政治素质有明显提高,在党风建设方面起
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党风的好转。
  1984年,纪委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了抓党风建设责任制度,党风检查制度,定期汇报制
度,民主生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群众监督制度,使党的生活逐步向正规化发展。
  四、查处违纪案件,严明党的纪律
  为严明党的纪律,同违反党纪的行为作斗争,纪委从1980—1985年,共查处违纪案件88起,
给予开除党籍处分3人,党内警告处分19人,留党察看5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6人,通报批评
12人。
  1982年,纪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经农
场同意,成立了贯彻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根据群众揭发和贯彻办人员深入调查,以事实
为依据,共查出经济案件5起,违纪金额2,436,758元。其中非法倒卖粮款904,043元,贪污
公款717,715元;贪污原木款80.000元。1985年对倒卖汽车问题进行普遍清理,查出倒卖汽车
案件3起,非法获利2,950 元。有力地打击了经济犯罪分子,保证了农场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
行。
  五、认真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
  1984—1985年,纪委共接待来访人员441人次,受理群众来访信364件。对于群众的来信来
访,基本上做到了认真及时调查,并给予明确答复。通过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人民群众监
督党员干部创造了条件,密切了党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