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文档工作

第九节 文档工作


1950年,解放一团建场时的文书档案工作,由团司令部办公室书记(秘书)负责,配有机要
通讯员。其各类文件多是军区政治部下发的。
  1952年转为农场,文书档案工作、直属农场办公室。上级下发的文件,由场长批示转发给
有关单位并负责承办,年终由农场办公室收回。本级文件和年终收回的上级文件,均由场办公
室的文书进行鉴定、分类、整理、装订、立卷、归档、保存。
  1956年,文档工作由办公室的打字员兼管。1950—1957年,文档工作没有专门机构,没有
专人负责,也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1958年,随着农场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了本级文书档案的建设,有固定的兼职人员。1959
年开始实行文书档案分类。
  1964年,由党办文书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经在鹤岗市委党校学习档案管理工作后,提高了
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彻底清理了建场以来的档案。多年纷繁的文件资料,经过鉴定,分类整理,
立卷归档,使1950年以来的文书档案管理初步走上正规化。
  兵团时期,为加强战备,防止失密,曾配有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但人员不稳定。
  从1978年以来,农场下发的文件,统一了行文用纸和正规的文秘格式,1979年农场配了专
职的文书档案人员,负责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工作不仅是行政机关指挥生产的需要,也是
党务部门,社会事业单位执行政策、落实政策的需要。场党委深谙此理,1980 年和1981年连续
两年派出档案管理人员,到省农场总局党校、省档案局学习。八十年代,农场档案工作,进入
了一个新的时期。农场对档案部门加强了管理,成立了保密室,订立了保密室制度、保密守则
和文档员岗位责任制,以及文件的借阅、销毁等制度。不同年代分别由场行政办、党委办领导。
把原来既不防火,也不防潮的木卷柜,换成了正规化的铁制档案柜,充实了一般的档案工作设
备。对文书档案的接收、登记、分类、转发、呈送、收回、装订、立卷、保管、销毁以及借阅
都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为便于查阅还编印了档案目录,对现行的文书档案,作到了一季一小清,
一年一大清。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使农场档案管理工作,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
农场的各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落实各项政策和对冤假错案的纠正处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