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企业民主管理 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实行企业民主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职工代表大会
组织群众参加企业管理,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企业性质的发展和要求。
企业领导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企业各方面的问题和群众的要求,群众通过
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对企业领导来说都是有力的督
促。
部队转为农场,成立了工会委员会以后,在1953年秋曾组织由党、政、工、团、农业、机
械、基建技术人员和各单位各作业区职工代表组成的农场民主管理委员会,代为行使职工代表
大会的职权。
各作业区也选举了包括区主任、农务员、机械技术员、统计员、生产队长、拖拉机驾驶员、
农具手等组成的作业区民主管理委员会。
解放一团是军队编制,其组织生产主要是靠严格的组织纪律。改变为企业后,军队的指令
性管理生产就不适用了。“首长作风要改”这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一句话。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调
动广大工人的积极性,减少因缺乏生产经验造成的损失。但有些原部队的干部,仍习惯于部队
的简单化命令主义的工作作风,对群众意见不能虚心接受,往往因主观地发号施令而影响了工
作。如转场不久,大面积开荒时,有的干部执意相信C—100拖拉机的威力,不采纳工人的详察
地形然后作业的意见,盲目下令进军。造成机车陷在地里,犁梁被拉弯。有的干部则能听从工
人提出的机耕队调转时,要配套调转的意见,减少了到几十里外取主副燃油或修理工具的浪费。
经过在职工中进行发扬民主,办好企业的教育。干部工人提高了认识,特别是干部深刻体
会到依靠全体职工办好农场的方针是正确的。是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完成与超额完成国家生
产计划的有
效方法。
五十年代中期,农场工会委员会在召开历届会员代表大会之际,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在
职代会上听取场长的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企业体制改革、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等项工作的
报告,发动职工代表讨论审议,号召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每届职代会上场领导都认真听取基
层群众的意见,有的职工讨论时提出,历年赔钱的原因,很主要的是由于工作无全面的配套的
计划;物资采购供应上宽打窄用。如只考虑种植线麻,未计划沤麻、扒麻;只满足甜菜丰收堆
积如山,未考虑往哪销售。结果损失、烂掉、沤肥,造成物资上的积压,长期滞销,也多数是
领导上心中无数,计划管理不善造成的。职代会后领导上吸取了教训,采纳了职工的意见,每
制定计划都组织一定的有代表性的会议,通过讨论补充,修改计划,避免和减少了损失,提高
了管理水平。
在每年召开的职代会上,对职工群众提出的提案,都分别整理成议案,由场长在职代会上
公开的给予解答。对促进发展生产,改进经营管理,改善职工与干部的生产关系都起到了一定
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四人帮”说成是工人参加管理生产,是“只拉车不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人民解放了思想,职代会得以恢复,整顿发展。中国工会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恢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又根据管局工会的指示,农场工会从19
81—1984 年召开了第七届第二、三次,第八届第一、二次职工代表大会。
1981年9月24日召开七届二次职工代表会议。1982年2月16日,宝泉岭农场召开了七届三次
职工代表大会和农场工会会议。这两个会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认真落实国营农场工作会
议精神,使农场1981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以后,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消除灾害的影响,努力打好
以农业为基础,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翻身仗。
1982年15队分会被评为省总工会优秀分会,分会主席唐茂被评为全总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1984年春,农场召开了八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1984年11月17日,召开了第八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303名,代表全场11,699
名职工。大会以贯彻农场改革为主要内容,制订出改革方案,选举了农场场长。
附:历届工会领导人名录表
历届工会领导人名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