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杨淑敏

杨淑敏


1950年9月,在松江省鹤岗市宝泉岭国营农场的土地上,拖拉机的吼啸声划破了静寂的长
空——一群年轻的小伙子开始翻耕一望无边的北大荒草原。
  晚上,应该是休息的时候了,可是,一个头上结着小辫、名字叫做杨淑敏的姑娘却没有躺
下休息,她静静地写着日记。在她的第一页日记里,这样写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把
自己的一切力量和生命贡献给党、贡献给劳动人民的革命事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她决心
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这一片原野。
  杨淑敏是刚从部队上调到这支拖拉机队来学习驾驶拖拉机的。在学习中她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她并没有被难倒,相反,却锻炼得更坚强了。
  当时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夏天,因为还没有盖起房屋来,杨淑敏和另外三个女同志白天在
地里劳动,晚上挤在一个小帐幕里住。小咬(一种咬人的毒虫)和蚊子咬得她们脸上红肿,起了
一个个的疙瘩。下雨时帐幕里漏得透湿。但是,杨淑敏还是热情地劳动。在农场进行基本建设、
修盖房屋的日子里,杨淑敏整天在泥里水里担泥、搬坯,样样都干。她还负责工具的保管,收
工以后,她把收拾起来的工具擦得光亮的。平时,她整天和拖拉机打交道,擦机器、上油、抬
铁链……最困难的,是文化水平低,身体不够强壮。在开始劳动的时候,她常常腰痛、头昏,
在紧张的时候,她的眼睛常常发红,甚至连嗓子也嘶哑了。但她继续干下去了。杨淑敏说:
“说来也觉得奇怪,在这些日子里,不管生活怎么苦,工作怎么繁重,咱们总是过得挺好。
劳动了一天,只感到自己又为人民多办了一点事情而愉快,从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痛苦和疲劳。”
在这种坚强意志的支持和劳动的锻炼下,她的体格渐渐强壮起来了。
  杨淑敏不但能刻苦耐劳,好劳动,在学习上也是挺好的。开始学习的时候,有些男同学怀
疑:“妇女也能学开拖拉机吗?”教课的男驾驶员对她们,也和教男同学不一样,很少接近她
们,杨淑敏想到:“这样下去,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学习任务……”她就主动
去请教驾驶员,并和同学们多联系,以实际行动来改变他们的错误看法。同年十月间,她又被
调到哈尔滨王岗技术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她很高兴,但也真不巧,三个月学习时间她病了一个
半月。可是她并没有掉队。病刚一好,她就努力赶功课。每天一早起床,晚上也经常熬到十一、
二点才睡觉。星期天,同学们出去玩,她却还在赶功课,有时连自己的衣服也顾不得洗。学习
结业时,她的六科课程总平均达到八十五分以上,超过一般同学的成绩。
  现在,杨淑敏是“德特五十四型”拖拉机的驾驶员、包车组组长。在开荒时,她的机车曾
创造在一昼夜内开荒二十九垧(每垧合十五市亩)的金场新纪录,获得红旗。在麦收中,她掌握
以麦子的稀密变更驾驶速度,以不同地形来运用油门,并和联合收割机手订立合同,保证消灭
事故,终于创造了在十三小时内收割二十九垧多麦地的新纪录,连得了九次先锋红旗。最近她
还光荣地参加了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摘自1953年5日1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