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种子

第三节 种子



  

  一、概况

  1982年农场投资10万元建成现代化的种子加工厂。1988年种子公司正式改制为经济实体。
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经营兼行政管理职能。种子生产开始形成原种场—种子队—种子加
工厂—生产队良种繁育体系。品种生产、供应开始进入选、繁、推、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
轨道。

  1989年农场率先在垦区推行种子工作“四化一供”方针。即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
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一供就是统一供种。

  1996年农场种子公司作为全国农垦系统百家良种企业之一和农业部首批种子产业化试点单
位及总局早熟玉米制种基地,对种子加工厂进行了扩建和改造配套。投资 330万元,使固定资
产总值达到 54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了配套加工设备、检验设备及仓储设施,并从1996年起在
全场开始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几年来,种子公司靠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种子质优价
廉,公司年年盈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良种繁育

  良种繁育是种子工作的基础,农场种子公司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搞好品种
试验,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示范。并且认真组织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及种植户代表,
组织田间鉴评,征求意见,确立用种依据。走出家门,走向市场,与科研院校联合,合作选繁
适合农场种植的苗头品种(系)。通过边试边繁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二是建立健全完整的良
种繁育供应体系。原种场承担鉴定、示范、原种生产工作。种子队负责原种、一级种子的生产。
种子加工厂负责烘干、精选、包衣(拌药)、包装、发放到生产队和种植户。每年约生产原、良
种4 000余吨。新品种推广用种速度达到了3年一更新,5年一换代。

   历年品种演变统计表(1986~2000年)
  表3-6



  续表3-6



历年良种繁育数量一览表(1986~2000年)
  表3-7 单位:万亩 吨



历年各作物选种烘干包衣数量统计表(1986~2000年)
  表3-8 单位:吨



历年供种数量价格一览表(1986~2000年)
  表3-9



历年种子经营数量及利润一览表(1986~2000年)
  表3-10



  三、种子加工

  1982年农场建成种子加工厂。工艺流程仿自奥地利设备,在国内是较先进机型。主要加工
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种子通过烘干、精选、圆眼筛、比重筛、机械拌药、自动检斤、自
动缝包等系列加工处理(小时加工量 5吨)均按种子粒型大小、比重、长、宽、厚进行分级精选、
拌药、定量、统一标识包装,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质量标准。1996年国家实施产业化工程,投
资330万元,新增烘干机一座(小时烘干量5吨)库房1 500平方米,库存种子能力达到4 500吨。

  四、种子管理及销售

  种子管理分品种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两大项。品种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严格审查良种
繁育种源,认真进行田间检验,对繁殖田分别在苗期、花期、成熟期进行检查。低于标准者,
严格淘汰。认真做好抽样,进行室内检验,分别在种子入库前、保管期间、出库前,严格抽样
检验,种子出库时封样备查。做到种子质量跟踪管理。近年来种子公司销售的种子,全部达到
国家颁布的种子质量标准。

  种子的市场管理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每年都对生产队长、农业技术员进
行法制教育,坚持以法治种,净化了农场种子市场,杜绝了乱引、乱繁现象的发生。二是外调
种子必须是正规渠道经营的种子,具有种子许可、质量检验合格,检疫合格的种子。由于加强
了种子管理、提高了种子质量,种子市场逐年扩大。1996年全场各作物全部实行统一供种,供
种率、良种覆盖率均达到百分之百。供种价格每吨低于周边农场、市县200~400元。

  五、服务成果

  几年来,农场的种子工作以信誉为本,以种子质量可靠、价格低,赢得了农场种植户和场
外用户的认可和信赖。对于所取得的成绩,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
定和表彰。1992年获总局玉米制种先进单位;1997年被总局授予种子产业化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