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 小学教育 1986年,全场小学36所,其中生产队34所,场直小学1所,造纸厂小学1所。全场小学生2 925
人,开设160个教学班。小学教职工255人,其中管理干部14人,专任教师230人,工人11人。
1990年 3月,为改善生产队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投资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农场决
定实行分片集中,撤销生产队小学。南片各生产队的小学集中到三中(八队学校),北片各生产
队小学集中到四中(二十队学校),西片各生产队的小学集中到二中(一队学校),造纸厂学校划
归场直小学管理。
1993年 3月,全场初中集中到一中,一中更名为宝泉岭农场中学,二、三、四中学更名为
二、三、四小学。
历年全场小学在校学生情况统计表(1986~2000年)
表6-5
一、场直小学
宝泉岭农场场直小学是一所规模大、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省标准化小学,其校
园占地面积48 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 200平方米。设校长、书记、副校长各1名,政教主
任、教务主任各1名,大队辅导员1名,保健医2名,教学班34个,共有学生1 500余名,教职工
112名。其中本科学历8名;专科学历68名;中专学历17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1986至1996年,校长李士文,书记先后由赵济远、王成君、帅勋明担任。1997年校长顾代
惠,书记翟忠孝。
1986~1990年,重点工作是校园建设。农场投资30余万元进行校舍改建,先后建立了九大
室:即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医务室、图书室、大队活动室、体育室、排练室、会议室。
修建了花坛、领操台、甬道、围墙,更新了取暖锅炉,修建了月亮门、自行车棚、宣传栏、新
校门等。达到了校园四化:绿化、净化、美化、香化。在主抓校园建设的同时,还添置了教学
设备,加强了学校的科学化管理,为深化教学改革打下了扎实基础。教学上,在抓常规教学同
时推行了语文学前识字法、分项自学法;数学“线段图解应用题教学法”,突出了“双基”教
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1989年8月14日首批进入了省标准化小学,1986
至1991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农场精神文明单位。1989年管局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集体第一名;
1989年总局卫生处在学校召开了学校卫生工作现场会;1990年学校被评为省“改善办学条件先
进学校”。
1991~1995年是学校改革、创新成绩显著阶段。在教学效益上求实、求新,注重导向性,
多层次,新意性,群众性,一年一个侧重点。在管理环节上做到了“勤、实、细、好、创”,
环环紧扣,一步一个脚印。在1991年管局小学语文基本功大赛中成绩显著,在科研课题中成功
地实验了语文“五问自读法”。在管局语、数、外统一考试中,平均成绩获第三名,1995年场
直小学党支部被鹤岗市委评为“优秀党支部”。
1996~2000年,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水平,提出了“养成教育”的
十个目标,从不同的方面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做教有特
色的教师;学生做学有专长的学生。在改造学科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提出“主动、和谐、创造”
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特长为核心,要求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双向达标。1994
年 4月在管局素质教育汇报会上共有610名学生、1 500多幅书画作品参加展示。在科研课题上
成功地实验了《袁氏作文法》、《读写结合》(国家级)。
1998年有5名教师被评为省、总局级教学能手;8名教师被评为管局教学能手;总局以上教
学骨干 5名。1999年第三届全国少儿《世纪星杯》书画大赛中30余名获奖,21名被评为全国少
儿书法段级级位。学校被评为全国书画活动成果显著优秀单位,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
学校被定为总局素质教育实验基地。
历年场直小学教职工情况一览表(1986~2000年)
表6-6
二、宝泉岭农场第二小学
宝泉岭农场第二小学坐落在梧桐河西畔,农场第一生产队界地。学校建于1972年,校园占
地面积为10 000平方米,校舍面积为1 300平方米,2000年有 5个教学班、1个学前班,在校生
170人,住宿生130人,教职工41人。一线教师16人,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学历,是一所规模比较
小的完全小学。
1986年,书记付长山,校长金显堂。
1986年9月,赵忠学任书记。
1992年9月~2000年书记兼校长赵忠学。
第二小学的前身是宝农二中。1990年 3月秋集中办学,为中小学合一的学校,1993年农场
实行初中集中办学,成为单一的完全小学。近几年农场投资为学校修建了图书室、活动室、卫
生室,教学仪器设备基本达到配套标准,使学校面貌逐渐得到了改变。
三、宝泉岭农场第三小学
1986~1988年7月,学校名称是宝泉岭农场第三中学,是一所由小学 6个教学班,初中5个
教学班和高中2个教学班混合编制的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16 370平方米,校舍面积为2 024平方米。在校学生560人,教职工60人。
1986年书记兼校长王国忠;1987年,校长陈锡泰,书记王国忠;1989年,书记孟凡恒;1994
~2000年,书记兼校长陈锡泰。
1988年8月,首先将职业高中的 2个教学班集中到场部职业高中就读。1990年9月完成了宝
泉岭农场南片11个生产队小学向三中集中办学,成为农场第一所集中办学的全日制小学,更名
为宝泉岭农场第三小学。
1991至2000年以来,农场逐年改善集中办学的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实现了将第三小学建
设成“合格小学”的规划目标。
四、宝泉岭农场第四小学
宝泉岭农场四小位于宝泉岭农场北区二十队,有较长的建校历史,原为萝北县尚志乡小学。
1960年划归宝泉岭农场,并扩大为中学, 更名为宝泉岭农场第四中学。1986年在校生初中266
人,6个教学班,教师21人。小学334人,包括12个生产队的分校,教师38人。教职工总数为91
人。
1986年1月~1992年8月,校长翟忠孝,书记何耕瑞;1992年 9月~2000年,校长兼书记李
宝刚。
1993年农场统一规划,紧缩办学网点,实行集中办学,取消了初中,更名为宝泉岭农场第
四小学。把北区12个生产队的小学生全部集中并实施了学校整体改革,教师实行聘任制,全校
教职工由72人减到43人。校园占地面积20 000平方米,校舍面积 1 900平方米,专任教师17人,
6个教学班,在校生202人。
五、宝泉岭农场中学
宝泉岭农场中学始终坚持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突出“四个为主”,以提高教师四项
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5年来,为垦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
献,同时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材。
1986年,宝泉岭一中教职工为农场集中办学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90年 5月,中学教学楼奠基仪式在原宝泉岭一中校园北侧举行,1991年完成了主体建筑
工程,1992年10月完成了教学楼的全部装修。
1993年 3月,二、三、四中的初中学生集中到一中读书,宝泉岭农场一中正式更名为“宝
泉岭农场中学”,校长刘忠富、副书记翟忠孝。
1994年翟忠孝任书记。
1986~1992年,宝泉岭农场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1987年,高三学生吕世
民考入清华大学;1991年应届高三学生范晓春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名列高考理科全国第三名、
黑龙江省第一名。这一阶段,学校传统体育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1986年 4月,学校被省体委、
教委授予“八五年度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
1993年8月,校长李小平、书记翟忠孝在农场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多方筹资,植树5万余株,
建绿地 900余平方米,建园林、雕塑小品五处,宝泉岭农场中学园林式的校园初具规模。因此,
学校被管局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农场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垦区
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实验室。1996年,学校在上级领导关怀下,投入30多万元建起了
宝泉岭管局所属学校第一个计算机室。
在这四年里,学校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初中教学
水平一年一个新台阶,初步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95年中学初三毕业生在全省毕业统考中,成绩名列管局第五名,毕业率达100%;1996年,
中学初三毕业生在全省毕业统考中,成绩名列第一名,毕业率为100%。普通高中教育也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在1994年全国高校招生考试中,高三应届毕业生刘宝华被清华大学录取,名列垦
区理科考生第一名。
宝泉岭农场中学不但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在发展特色教育方面也下了大的
气力。1992年学校速滑队代表总局参加省少年速滑赛,并夺得了少年男子单项第五名和第六名;
1993年 2月23日,他们又代表农垦总局参加了省业余体校速滑赛,获得男子第六名和两项第八
名,同时获得省体委、教委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1994年,这支速滑队代表农场总局参
加省首届中学生速滑赛,获得男子团体总分第六名、女子单项两个第五名一个第七名。1993年
宝泉岭农场中学被省教委、体委评为“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被管局评为“先进
集体”;1995年,学校被总局评为“高中会考优秀学校”;学校卫生室被省教委评为“省标准
化卫生室”;1996年,学校被总局评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学校”、
“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高考、会考优秀学校”;被管局评为“初中统考优秀单位”。
1997~2000年,校长李小平、党支部(2000年9月改党总支)书记王成君。
1997年,宝泉岭农场中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四年来,制定一系列计划和措施以提高教师素
质,投入大量的资金选送教师本科函授25名,专业进修3名,教师岗位培训54名,送6名教师读
研究生。四年来,共有6名教师完成了科研课题,并通过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验收。有125篇科
研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总局和管局奖项。1996年,闫桂华教师的“快速作文”获得了总局
科研奖、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92年12月中学初中教师四项基本功通过总局教育局验收,达到
全部合格。1998年,化学教师刘勇、徐超英和数学教师杨艺琨在黑龙江省说课大赛中获一等奖;
1999年10月,在省教师说课大赛中,体育教师胡佳军、白雪松,生物教师姜晶分别获得一等奖。
1997年至2000年,学校逐步完善了教育体制改革,教师实行聘任制、后勤实行承包制。学
校体制的改革,有利的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四年来,学校初中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初中毕业省统考和总局统考成绩名列分
局第一名和第二名。1998年9月,中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了省教委的验收。1999年9月,又
经过省教委的复检,受到好评。
1998年,学校投入30万元建起了电化教室;1999年,投入30万元建起了多媒体语音室。在
1997年高考中,应届毕业生沈慧丽被中央财经大学录取,成绩名列垦区理科考生第一名;在2000
年高考中,应届毕业生尚钦被清华大学录取,成绩名列总局理科考生第二名,分局第一名。
1997年,学校被农垦总局评为“中学语文教研先进单位”;被省教委、体委授予“百万青
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被共青团省委和省教委授予“达标中学生团校”;被省教委、省
招生办公室授予“优秀规范化考点”;学校党支部被中共鹤岗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1998年,学校被总局评为 “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先进单位”; 学校晋升为
“垦区重点中学”;学校被省教委、体委授予“传统项目学校”;被省教委授予“全面贯彻教
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学校速滑队代表总局在省第四届中学生速滑赛中,获
团体总分第六名、男子团体第五名、男子单项第三名和第七名。
1999年,学校速滑队在省第五届中学生速滑赛中,获甲组团体第二名、女子甲组团体第二
名和男子甲组团体第五名,该队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0年5月,学校被农垦总局授予“垦区绿色学校”;党支部被总局评为“先进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