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丧葬
第二节 丧葬
宝泉岭农场没成立民政局以前,殡葬管理工作隶属萝北县民政局管理。
1982年萝北县政府发出“殡葬改革”的通告,要求废除土葬,提倡火葬。从1989年至2000
年,农场火化率已达到100%。火化后的骨灰有的存放在鹤岗殡仪馆骨灰寄存室,有的存放在宝
泉岭元宝山古园骨灰寄存室,还有的将骨灰撒入梧桐河内。近年来,在宝泉岭元宝山古园买公
墓的越来越多。
宝泉岭从20世纪50年代建场始,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以汉族为主,葬礼习俗基本上以东北
风俗为主。虽有差别,但大同小异。又因贫富有别,繁简不一,老人去世,死者头前摆上供品,
点长明灯,烧香焚纸,停尸3天,有的为等候亲友,停尸5天,未成年儿童妖折,当日火化。逝
者停止呼吸后,停在安息室(民政部门专门设置的殡葬场所)。铺黄色床单,盖银色被子,称铺
金盖银,红线伴腿,盖巾掩面,子女戴孝帽,其他人按辈份和关系戴孝帽或孝带、黑纱,孙子
和外孙在孝布上缝有红布条。火化前举行告别仪式,尸体从安息室移至告别大厅,子女及家人
右侧站立,吊唁的亲朋故友身戴白花将向逝者遗体行鞠躬礼,并向家人告慰。出殡时,长子跪
于灵车前,起车时摔丧盆。(烧纸时的泥盆)然后上灵车执幡。一路撒纸钱 (烧纸剪成圆方形、
中间剪成孔)。送葬时,逝者男性扎纸马,女性扎纸牛,尸体火化后送公墓时, 纸马(牛)与纸,
遗物同时焚烧,参加葬礼的亲友送花圈,送礼金不等,以表哀悼。葬礼完毕。家人在饭店置酒
席,以表谢意,出殡3天后去“圆坟”,7天烧“头七”,接着“三七”、“五七”、“七七”
祭奠,以后每年烧周年。凡清明节扫墓,农历7月15日(俗称鬼节)烧纸,以表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