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颗粒粕车间
第五章 颗粒粕
第一节 颗粒粕车间
“颗粒粕”是我国甜菜糖厂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在制糖生产过程中,甜菜经过洗涤、切丝、
连浸取糖后排出废菜丝,糖业工人习惯把它称之为“废粕”。其实“废粕”并不废,经过压
榨、干燥成型等工艺加工,可生产出即适合长期贮存,又便于运输的上等牲畜饲料—“颗粒粕”,
它最适合喂养鹿、马、牛、羊、骆驼等大牲畜。
1973年建厂时,原设计有压粕车间,但是建成后一直没有投产。其原因:一是1980年以前
那几年原料过少,不值得加工;二是虽然1980年原料开始好转,但是因为原设计压榨脱水于粕,
名曰“干粕”其实不干,它含水份95%左右。又蓬松体积大,无法包装运输,贮存也不方便。
但是由于废粕排放量逐年增大,废粕经过打水稀释用管道输送北围墙外,堆积腐烂、发臭生
蛆,既严重污染了环境,又堵塞废水排放渠道。同时又由于制糖生产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甜菜平均日加工量突破了原设计能力,逐渐达到了600吨、700吨、800吨和900吨。排放废粕用
水28立方米/分。它既与制糖生产争水又易使排放管道经常堵塞,被迫停机,造成很大损失。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使处理废粕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变“废”为宝,达到扩大经营,增加
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自学成才的助理工程师兼生产副厂长苗黎明,根据国内外制糖
业工艺技术新信息,提出了建设颗粒粕车间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厂党委的全力支持。厂自
筹资金50万元,银行贷款150万元,由苗黎明组织了一班人自行设计,由本厂工程队承担厂房
施工。由于筹建工作准备充分,施工力量组织得当,1981年10月破土开槽打好基础。1982年3
月20日开始全面动工,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于当年10月车间厂房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