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职工业余文化教育

第四节 职工业余文化教育


糖厂职工文化教育从1979年起,由厂工会利用停机后的检修期间,组织业余文化补习班,
聘请兼职教师廖石、戴万兴、周新义等,晚间六点半至八点半授课两个小时,当时组织了初中
补习班3个,高中补习班一个,补习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四门课程。1979年至l981年三年
之中,职工业余文化补习班是办办停停、 断断续续、不连贯、不得力,也没进行过系统考试。
  时至1982年,中央、省以及农垦总局有关青年职工文化补习精神下来以后,由厂工会主持,
在全厂青年职工中召开了动员大会,办了六个初中补习班,一个小学班,还有一个扫盲班,共
计八个班300多学生。聘请周新义、杨兆军、仇安石、王力、李玉兰、汤晓兰、李牧歌等9名业
余教师,开设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并且确定了班主任和班长,建立了学习考勤制度。从l982
年3月开学,到9月18日共上课6个月,累计授课156个课时。进行期末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发榜
公布,登记造册存档。召开了总结大会,评选了优秀教师和学习好的学生,发了奖。
  到1983年生产停机后,根据糖厂教育事业的需要,于3月份成立了教育科,由李儒新任科
长,设两名科员,主管厂内的职工子弟小学和中学、职业高中、职工业余中学三部分。职工业
余中学由陈受礼任副校长,设专职教师四人,聘请兼职教师l5人。由于厂党委的关心和重视,
于1983年3月召开了全厂职工业余中学开学典礼大会,副厂长李际友在大会上讲了话。教师代
表和学生代表在大会上表决心发言。这次开学以厂名义下发了文件,层层动员,单位领导带头
参加学习。并把各单位参加学习人员的比率,学习出勤率,学习成绩的优劣等,做为年终评比
先进单位、劳模、先进工作者的重要内容之一。结果全厂有480多人报名,经过文化程度的摸
底考试,共编10个初中班和1个初小班、厂中、小学和职高的教室全部利用上了。在学员到校
最多时期,ll个教室容纳不下,上课时曾一度出现靠窗台、墙的站读生。
  1983年糖厂的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已基本上趋于正规,各班设有班主任和班长,班有班委会,
校有学生委员会。每晚先点名,后上课。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为学习日,每晚授课两小时,一
周授课l0个小时。并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对不交作业的学员,不但学校要进行批评教育,
而且还把不交作业的次数记下来,到月底累积出来同学习考勤一同转给学员所在单位党支部。
以便使党支部对缺课多的学员和不交作业的学员掌握情况,及时地进行教育。经过1983、1984
年两个学期的文化补课,进行了三次统一考试,在全厂525名补课对象中,有462名取得了初中
文化补习合格证,占补课总人数的80%。
  利用业余时间搞职工文化教育,一不耽误生产;二花钱不多;三不用建筑校 舍和购置桌
椅设备。这个廉价的智力开发,事半功倍。糖厂职工业余中学经过全体师生两年的共同努力,
普遍提高了文化水平。这对今后的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加速糖厂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一
定的文化基础。糖厂的职工文化教育,不仅受到了全厂职工的拥护和好评,而且还曾多次受到
宝泉岭农管局职教办的表扬。
糖厂职工业余中学原计划在1985年除了继续保持两个初中班以外,再开办1个或两个业余
高中班。因为l984年收购甜菜20.7万吨,加工量大,生产期长,到1985年5月份才把甜菜加工
完,职工业余中学也就停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