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体制改革

第二章 沿革、人口、民族

第一节 体制改革


二九○农场创建以来,经历了三十个春秋。这块沉睡千古的荒原,已建成为有64.5
万亩耕地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
195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五团1700多名转业官兵来到此地,开始垦荒建场,
归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同年11月21日,经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正式命名为二九
○农场。原五团副团长娄锡钧任二九○农场场长,原五团副政委刘洪书任场党委书记。二九○
农场建场时就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当年创建一、二、三分场,建立了10个农业生产队,垦荒
45,300亩。
1958年,二九○农场划归合江农垦局。场长王强,书记刘洪书。这一创建四分场,扩建
了1个农业生产队2个畜牧生产队。
1963年二九○农场划归东北农垦总局,王强为第一场长,姜学奎为第二场长,书记刘洪
书。这年创建五分场,农业生产队达到25个,畜牧队6个,副业队6个。
1969年3月,东北农垦总局改编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按军队建制二九○农场
改编为二师八团。团部设司、政、后三大机关。分场改为营,生产队改为连。团长赵中华(现
役),政委藏双月(现役)。
1970年二师独立营(原蜿蜒河渔场)划归八团,编为第五营。6年间生产规模又有扩大,农
业连队达到41个。
1977年1月,兵团撤销,同年4月1日,八团改为军民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宝
泉岭管理局,恢复农场体制,革命委员会主任蔡忠臣,副书记关荣芝。这年农业生产队达到
52个,耕地面积达到62万亩。
1978年4月8日,恢复二九○农场原名,场长张怀玉,书记谢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