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从广北到东北

第三编 简史

第五章 解甲归田

第一节 从广北到东北


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之后,从1953年进入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
造和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这期间,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同时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随着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和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执行,全国开始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4年农建二师根据中央关于开
发“北大荒”建立国营农场的指示,迁移东北,建立国营农场。
  1954年8月3——5日,农垦部召集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局长、副局长,黑龙江省农业厅副
厅长,农建二师政委、参谋长和东北水利局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王震参加了会议,会议分析
了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认为不适宜兴办大型国营农场:①.人多地少,全师开垦的12,000
亩地就有70多块,中间还有农民的插花地,不适宜大面积机械作业;②.如继续开垦生产必须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这在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做不到的;③.土质条件差,不适应农作物的
生长,1953年实验种小麦亩产17.2公斤。根据上述原因,会议提出了开发东北荒原和农建二
师移垦东北的报告,经中央农村工作部同意后,做出了农建二师移垦东北的决定。
  1954年6月,农建二师组成先遣团进入黑龙江省密山县。五团抽调三营及机关部分人员500
余名组成先遣团进入黑龙江省密山县,驻密山县北大营。先遣队进入密山后,根据开荒建场必
须进行的可行性调查,地形勘测和全面规划,掌握当地的自然情况,确定经营规模和发展规划,
以及营地的选择和各项基本建设的具体位置的要求,即组织踏荒勘测小组对密山、宝清,富
锦等县的荒原进行踏察勘测,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1955年6月,确定了建场地
址。6月23、24日先遣队分批进驻富锦,绥东两地,大本营设在富锦。留守山东渤海湾的一、
二营及团机关即着手教育动员等准备工作,于9月13日出发,9月21日到达富锦。至此,经过一
年的准备工作,全团由山东广饶县转移到黑龙江富锦县,开始了开发“北大荒”,建设农业基
地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