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以粮为纲,农牧结合,多种经营
第四节 以粮为纲,农牧结合,多种经营
农场的自身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农场的生产结构。1957年,只有畜牧生产。
加上场初期,人力物力财力都很紧张,顾不上发展多种经营。所以,建场三年畜牧生产和工
副业生产只限于解决职工生活和生产需要的问题,如面粉、副食加工、畜牧业(解决吃肉)、
机械修理和砖瓦生产等。1958年“大跃进”开始以后,黑龙江省委明确提出了国营农场必须
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粮为纲,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的方针。要求国营农场做
到农、林、牧、副、渔、工业全面发展。根据省委确定的经营方针,农场本着既能满足生产
多方而需要,又能满足广大职工生活要求的原则,制定建设规划,落实全面发展的方针。
农场多种经营的发展的首先是从大抓农牧结合开始的,这是由于当时农场发展畜牧业有利
因素很多:①生产队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如豆皮、豆毛、豆角、玉米花、麦余子及不能食用的
土粮食和草籽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价廉质优的饲料;②收割后的农田是猪的最好的牧地;
③农场荒地面积较大,而当时又不具备条件进行开发,因而,这些荒地自然成了猪、马、牛,
羊的牧场。为了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1958年8月18日,农场发出了《关于发展畜牧业的通知》
号召农场的畜牧业以“多、快、好、省”的精神,积极地进行发展。为了切合实际地发展畜
牧,农场着重抓了养猪业发展,要求把场内所有大小母猪全部保留起来,作为繁育基础。并且
动员全场广泛开辟饲料资源,积极贮备饲料,做好猪舍和养猪的一切物资准备。12月,场内四
个分场各建立了一个以养猪为主的专业畜牧队。1959年,农场养猪头数是1957年的四点五倍,
畜牧专业队发展到四个,农业生产队,队队有畜牧组,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队。1960年4月,
农场建立种畜场,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对1958、1959两年中购进的劣等猪逐年进行淘汰。19
63年,农场实行了派养的办法,即对于劳动力或半劳动力的职工家属实行派养。并规定:派养
单位无偿供给仔猪和精料。产品(肥猪)的分配,公私各半,饲养若中途死亡,承养个人将死猪
和剩余精饲料退回单位,承养个人不负赔偿责任,到1964年私人养猪头数已占全场养猪的50%,
实现了公养和私养相结合,使农场的养猪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到1965年猪肉总产量达到32.
3万公斤,上交26.1万公斤,占总产量的81%。其余畜牧生产也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马由原
部队的105匹役马,发展到1965年的353匹。黄牛由原来的4头发展到630头,奶牛由1958年的6
头发展到1965年的35头,羊由1958年的26只发展到1965年的2,531只。鸡、鹿、蜂等都有所发
展。但是,由于当时饲养经验缺乏,条件艰苦,死亡率较高,特别是猪,1953年受到大跃进的
影响,一开始盲目购进,结果造成有猪无舍,加之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造成饲料缺乏,死亡率
在40%以上。
畜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与农业生产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具体表
现为:①改变了单一经济结构,到1965年畜牧业占总产值的3.6%。②为农业提供了厩肥,提
高了土质含氮量,猪多、肥多、粮多、形成了猪养地,地养猪的良性循环。③经营成果显著提
高,从1958年以后扭转了亏损局面,除1960年遭受自然灾害有亏损外,其余年年盈利。
工副业的发展是在1958年5月份以后开始全面铺开的。在农、林、牧,副、渔、工业全面
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农场除原有的面粉加工厂、被服厂外,一年内新建:工业生产单位9处。
即:冶炼厂、油坊、糖厂、酒厂、酱醋厂,副食加工厂、细菌肥料厂、砖瓦厂。据当时记载投
入生产的有7处。与此同时,农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相继成立捕鱼队、狩猎队和伐木队。原有
的几个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扩大,技术上也有所提高。自1958年以后,修理厂曾制造了高
压油泵、油泵实验器、龙门饱床各种规格的车床。面粉加工厂的投产,保证了职工口粮供应,
改变了口粮靠外运的状况。每年可节省面粉加工费和运输费十万余元。副业的发展,对于劳动
力合理使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到1965年从事工副业生产的工人达到783人。农场在从事工
副业各项生产中,始终本着为生产服务,为职工生活服务的原则。农忙支农,农闲做工,从而
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又使工、副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到1965年工副业总产值达到258
万元,比1958年提高二点四倍。
1958年,二九○农场根据上级要求,开始搞路旁、住区的植树绿化,提出每人义务种树10
棵的号召。1959年开始进行场区绿化和营造经济林,培植果树89亩。1960年建苗圃10l亩,根
据农场的发展形势1963年制定林业发展的五年计划,落实林业技术措施,到1965年造林面积达
到3,116亩其中果树777亩,苗圃发展到682亩,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苗圃,为农田林网化奠
定了基础。
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场单一生产的面貌,对满足职工基本生活资料,改善职工生活创
造了条件,还部分解决了因国家供给机器零件不足的问题,对提高农场的机修能力和农场的扩
大再生产起到了保证作用,多种经营的发展不仅保证了生产和职工生活需要,而且为社会提供
了商品。但是,由于农场发展多种经营的基础差、缺乏实践经验,再加上受大跃进形势的影响,
很多项目一哄而起,致使多种经营的发展发生了很多问题,甚至得不偿失,造成很大浪费。
如;冶炼厂、细菌肥料厂、石灰窑等,由于原料设备技术质量与销路资金等问题不得不被迫停
止,造成很大浪费。畜牧业方面由于1958年发展太快,技术水平低,管理跟不上,畜舍简陋造
成畜禽大量死亡,一年内死马42匹,死猪2,557头,占总数的51.6%。
1961年以后,农场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农、林、牧、副各
业的比例进行了调整,使之稳步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