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标准化作业
第七节 标准化作业
二九○农场的标准化作业,是在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始的。
建场初期,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切合农场实际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农场的经济发展起
了很大作用。1958年,这些制度不同程度地受到“共产风”的冲击,有章不循的情况在发生和
漫延。1960年,根据国务院,农垦部和省农管厅、东北农垦总局关于恢复各项规章制度的指示,
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对田间作业建立了阶段作业制和岗位责任制,做到春播、夏锄、麦收、
秋收四大阶段都有具体的责任制要求。1961年,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根据上级关于“巩固现有土地,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前提下求发展的指示,农
场着重抓了田间作业质量,向全场提出了“抓农时、保质量、讲战术、求实效”的要求,做到
标准作业,精耕细作,讲求实效,争取高产,以保质量、争高产,体现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1963年,根据农垦部颁发的田间作业操作规程,为进一步发挥机务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农场具
体制定了田间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开展群众性的标准化作业运动和劳动竞赛活动,同时把
标准化作业运动与包、定、奖责任制挂勾,与开展创五好生产队活动挂勾,与评选标兵包车组
活动挂勾,以保证标准化作业运动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