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一节 城市知识青年来场

第十一节 城市知识青年来场


1966年—1970年,广大城市知识青年热烈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
是可以大有作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号召,怀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热忱纷纷来到
祖国边疆,为兵团增加了新生力量。八团先后接收北京青年3,255人,天津青年250人,上海
青年1,555人,哈尔滨2,025人,温洲280人,还有佳木斯、鹤岗和罗北等地知识青年811人,
共8,176人。他们中30%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约70%具有初中文化水平。
  知识青年到团后,在军事化生活的培训下,在大批老复转官兵的带领下,表现好学上进,
不辞劳苦,不避艰险,很快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机务战线上的车长、驾驶员、修理工
70%以上是他们。基建战线上各技术工种60%是他们。文教、卫生战线自勺作用更显突出,连
队教师几乎全是知青,分场、总场的中小学教师也大部分是他们,医务战线作护士、卫生员工
作,还有不少提为医士。会统人员除个别老会计外也都是知青担任。知识青年为八团建设,改
变面貌起了很大作用。在粉碎“四人帮”后大批知青返城的一二年中,农场的各方面工作都感
到很困难,机务上造成技术荒,有车没人开,学校里教学质量一度下降。
  在改变农场生活面貌,丰富文化生活,活跃情绪方面,知青起了很大作用。当时农场比较
闭塞,他们的到来,带来了城市的生活风貌,为农场职工子弟开阔了眼界。当时组织的文艺宣
传队,演出了“红灯记”、“海港”。第一批北京青年演出了“千万不要忘记”和“青年一代
”话剧,在场里深受欢迎,给青年们以教育。后来又排演大型京剧“智取威虎山”等剧目,而
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小剧目。摄影、绘画也繁荣起来,团里办了多次版画展览,参
加兵团演出,还先后编印成集。连队的宣传报道也开展起来,歌声嘹亮,板报内卒充实,形式
美观。这些都和广大知青的到来分不开的,他们给农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春光
春色。
  大批知识青年在生产建设和革命斗争中,发扬了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建设边疆,
保卫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据统计,受到师团嘉奖荣誉称号的有381
人,授团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农业学大寨标兵等54人,广大知识青年中有864人光荣加入
中国共产党,有3,108人入团。全团有264人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占(1976年底)干部总数
的31%。1973年以后有一批被推荐上学。1976年打倒“四人帮”,恢复高考制度后,又有一大
批知青考入各类大专院校,被培养成为祖国四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他们有的成为大学
讲师,有的成为科学院研究员,还有的成为政府工作人员,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每当他们
回首成才之路时深情地说:“忘不了边疆人民的哺育”。他们表示还将继续为二九○农场的建
设献计献策。
  返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历史驱驶的潮流到边疆来工作生活了10年,又被历史的浪头卷回
了城市。到1985年场内仅剩500余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劳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