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兵团时期八年,建了部分水利工程,排水系统不沟通。建了几处灌溉工程,建站不平
整土地,工程不能受益。靠天吃饭,靠地打粮,广种薄收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恢复农场体制
后,连续两年春早,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全面贯彻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结
合农场的实际情况,为改变农业生产的条件,建设稳产、高产田、农场掀起了大搞农田基本建
设的新高潮。
过去的农田基本建设,主要问题是排灌脱节和用地养地脱节。涝年治涝忽视抗旱,旱年抗
旱忽视排涝,只用地不养地,掠夺式生产较为严重,加之“文革”期间打乱了各项规章制度,
破坏了正常生产秩序,导致垦建失调,用养失调。粉碎“四人帮”后,随着生产岗位责任制的
恢复,为适应农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农场认真贯彻“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实行水、田、林、路,
财综合治理,以配套为主,治理现有耕地和有计划的扩大耕地面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的农业企业发展道路,制定了《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大纲》:(1).土地方面,合理划分农、林、
牧、副、渔各业用地,核实荒地面积、划分地类利用途径和开荒步骤;(2).水利方面,建
设黑龙江、松花江堤防工程,以扩大耕地面积,提出田、渠配套,扩大水浇田。(3).林业方
面,制定了薪炭林,经济林(园林),用材林、护堤林、边防林及四旁绿化林规划。
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农场捉出了“全场齐动员,改造旧河山,苦战一,二年,建设高
产田”口号,人机齐出动,大战“红五月”。1981年一年内,挖土115.1万立方,打井72眼,
修渠道60多公里,改土6,700亩;1978年完成土方108万立方,改土17万亩,打井45眼,同时,
扩建“红卫”提水站一座,流动抽水船一艘,使江河水得到充分利用,浇灌面积达1万多亩。
1978年开始,农场还认真贯彻了农业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春插作业标准及验收制度,
大搞科学种田,为农场的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由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搞水利工程,使婉蜒河口流域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1977年,
农场新建51、52、53、54四个生产队,两年开荒7.4万亩,耕地面积扩大到6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