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机务管理标准化

第六节 机务管理标准化


二九○农场是大型机械化农场,在农场的发展史上,机务管理水平一直较高。但是,
“文化大革命”十年,规章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机务管理陷于混乱,机械维修与保养质量下降,
责任事故经常出现。粉碎“四人帮”后,为了适应农场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建立机务管理的正
常秩序,努力把机务工作搞上去,农场在总局开展的机务管理标准化运动的推动下,自1978年
开始,对全场机务人员进行了整顿与培训。1978年,农场执行了《连队机务管理十项标准》,
对机务人员要求:思想红,热爱机务工作;技术精,刻苦钻研业务,工作好,艰苦奋斗,勤俭
节约;纪律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方面开展了“以老带新,进行传、帮、带活动”,大
力培养年轻技术工人,尽力达到机务队伍年轻化。严格机务操作规程,加强机械的技术保养,
按照“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和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作业标准严格要求。
同时,对“三库一场”建设,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则、统一管理技术、统一管理制度。积极
恢复各项制度,全面抓机械使用维修管理制度、技术培训和技术传授制度、技术档案制度和总
结、计划、事故报告、分析制度的落实,使农场的机务工作开始逐步走上正轨。
  总场的机构,为了适应机务工作的前进步伐,自1977年恢复农场体制后设立了农机科,专
门配备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对全场各种机械进行统一技术鉴定,建立技术档案,使农场的
机务管理工作进入总局机务管理的先进行列。由于机务管理工作的创新,1978年成为总局第一
批命名的“机务管理标准化农场”。
  恢复农场体制后的两年,农场:干部、职工思想变化较大,在农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取得
了可喜的成就。在政治方面,通过揭批“四人帮”运动,人们对“四人帮”倒行逆施,阴谋篡
党夺权的野心有了明确的了解。认识到自“文革”以来,“左”的思想路线给农场带来的影响
和危害。同时,掀起了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高潮和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落实了干部
政策,充分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落实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但是,由
于“文革”以来,“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群众性的“运动”没有间断,造成群众心理上的
恐慌,遇事谨小甚微,思想还不够解放。在经济方面搞好企业管理,坚持执行生产与节约并重
,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的方针,虽然连续两年旱灾,农业大幅度减少,以及大搞农田基本建
设投资较多,而造成再度亏损,但为今后的农场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生产方面:自1977年一开
始,农场在“农业学大寨,建成大寨场”奋斗目标的鼓动下,制定发展规划,大搞农田基本建
设,改革耕作制度,开展农作物高产攻关,推行机务作业标准化以及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
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场两年来有28个单位被管局评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单
位”,畜牧队被农垦部授予“先进单位”。1978年,油脂厂被省评为“学大庆先进企业”。水
利工程成绩尤为显著。两年来除修建两座提水站外,还完成黑龙江、松花江堤防工程50公里,
使农场的耕地面积扩大到62万亩。但是,两年来,由于“左”的路线的影响没有彻底摆脱,使
农场的农田基本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1)推着干,走看看,没有全面规划,
(2)重建轻管,建了没用,(3)只顾当前,不计长远,(4)计划不周,材料短缺,配备不及时,
(5)制度不健全,管理跟不上。致使有的水利工程出现挖了井而没有管子,甚至有工程不受
益造成废止工程。使用的工程只抓数量,忽视质量,费力费财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