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第一节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1979年3月,场党委认真组织全场干部、职工广泛深入的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二九○农场出现了政治上安定团结、思想上实事求是、经济上欣欣
向荣的大好局面,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大好形势,使二九○农场建
设事业获得新的转折。场党委一班人解放思想,勇于实践,从调整入手,整顿企业管理。全面
制定农场的发展规划,当年立见成效。播种面积达到62.6万亩,突破60万亩大关。粮食产量
大幅度回升,获得了经营利润515.9万元。同年12月农场召开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届二次
职工代表大会,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和讨论,端正思想路线和党的作风,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的
总结了兵团时期八年的工作,正确估价成绩与失误。
1973年,党中央、国务院和黑龙江省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纠正了兵团工作中的失误。
1974年开始,生产形势有明显好转,耕地面积扩大到近60万亩,粮豆产量回升幅度较大,林
业和畜牧业均有较大发展,经营成果显著提高,连续二年盈利。会议遵循“调整、改革、整顿、
提高”的方针,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为尽快把农场的各项建设事业搞上去,对农场今后发
展,制定了全面规划:(1)农田基本建设以灌溉为主,灌排结合。(2)多种经营遵照“宜农则农、
宜林则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调整经济结构。(3)学会科学管理,用经济手段
管理经济。(4)抓好文化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根据规划,场党委以调
整为中心,从基础工作入手,对企业管理进行全面整顿。1980年着重抓了六项整顿:
1.以调整农作物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整顿。改“三区”轮作制为麦、豆杂轮作制。
2.建立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整顿。把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职工的个人经济利益
相结合,奠定以经济手段管理企业的基础。
3.开展以机务管理标准化刊级活动为中心的机务管理整顿。
4.以合理调整畜牧布局为内容的畜牧业整顿
5.开展以增收节支、降低消耗为内容的物质管理整顿。
6.调整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副业生产为内容的工副业整顿。
经过调整、整顿的农场经济,成效显著,除1981年遭受严重涝灾,造成经营亏损外,其余
三年连续盈利,其显著特点是经济结构的变化。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占47%,畜牧业产值占
10.5%,工副业产值占42.1%。调整后的经济结构中,工农业总产值按四年平均计算,农业产
值占56.7%,畜牧业产值7.3%,工副业产值占35.7%。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农作物结构的调整,改三区轮作为麦、豆杂轮作,减少玉米种植比例,农业产值提高,相
对又降低了生产费用;二是工副业有明显的发展、产值和利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调整过程
四年工副业产值的平均值,与1978年相比,提高16.9%。畜牧业产值处于下降趋势,这是因为
受当时价格政策的影响,粮食价格提高,而畜产品价格不提,因而出现交猪不如交粮的情况,
农场考虑自身的经济放益,压缩了养猪业。畜牧业也有新的发展苗头,奶牛发展较快,饲养头
数比1978年增加23%,奶的产量比1978年增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