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抗洪抢险

第五节 抗洪抢险


1984、1985年,二九○农场经历了两场艰苦卓绝的抗洪抢险斗争。
  一、一九八四年抗洪抢险
  1984年8月,黑龙江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水。8月13日洪水达到警戒水位。8月19日水
位达到57.22米(三分场大口门水位观测站),超过警戒水位48厘米。最高时达到58.21米,超
过1958年最高水位28厘米。
  在黑龙江洪峰到来之前,虽经全场干部、职工、家属奋力抗洪,但终因洪水太大,堤坝长
时间受洪水的浸泡和冲击,于8月19日和8月22日先后在三分场21队和五分场46队李家亮子、韩
家亮子三处决口。全场被淹面积168平方公里,占全场总面积的21.7%。被淹地带平均水深2.3
米,总容量近四亿立方米。14个生产队全部淹没,34个单位部分受淹,淹没农作物14.2万
亩,占全场耕地面积的22.3%。淹毁人工造林5,300亩,淹没房屋5.5万平方米,495户职工
家属的家俱、衣物、家畜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失,个人损失价值达35.5万元。全场总损失2,100
万元。洪水过去,房届泡在水中,长势良好的庄稼付之东流,通讯线路被冲倒,昔日的公路变
成了航道,公路交通断绝,机船取代了汽车。
  这场抗洪抢险,全场干部、职工家属艰苦奋战了21个昼夜。
  8月上旬,场党委得到黑龙江汛情后,立即组成防汛和麦收两个指挥部,兵分两路,一手
抓防汛,一手抓麦收,防汛指挥部由场长刘继任总指挥,各分场相继组成防汛指挥部,全场各
单位均组成防汛抢险突击队,总场 6名副场级领导各带两名机关科室领导,会同分场领导奔赴
防洪第一线,分段包干,昼夜巡视水情。8月9日出动推土机,对黑松堤防主要险段加高培厚。
8月11日,三号边防站,水位已达55.30米。五分场3号边防站处有150米堤坝1976年推坝时未
合拢,洪水顺口而入,直接威胁蜿蜒河流域各生产队的安全,总场指挥部根据汛情报告,立即
调出13台推土机和100名工人,经两昼夜抢修完成合拢任务。8月13日洪水已达到警戒水位,全
场进入紧急状态,堤防各段不断出现险情,多处发现堤防灌涌,指挥部及时调遣防洪抢险突击
队在水中打木桩、运草袋,采取各种措施防浪护坡,展开了人与水的搏斗。8月14日,水位已
超过警戒水位,堤防各段险情不断扩大,汛情日趋严重。8月16日省农场总局刘文举副局长,
管局吴汉臣副局长,水利处杨沛林处长等来场视察指挥防汛工作,8月17日总场防汛指挥部召
集紧急会议,布置防汛措施。8月17日全场总动员在48队以东至白鱼泡35公里防洪堤上全线展
开抗洪抢险工作。8月19日水位达到57.22米,超警戒水位48厘米,28队北王麻亮子闸门西侧
堤坝决口,21队房屋和耕地全部淹没,5个生产队部份耕地被淹没。为确保二、三分场和总场
北部地区的安全,立即出动15台推土机和人力,经一昼夜奋战,将22、27、28、30队各处的河
沟全部封闭,阻止了洪水南侵。8月20日下午,三号东段大堤塌方,坝顶下沉一米多,险在瞬
间,经及时组织人力和机械奋力抢救,化险为夷。由于堤坝长期受洪水浸泡和冲击,险情不断
扩大,危在旦夕,当晚防汛指挥部对下步防汛作了全面部署。为防止堤坝一旦决口造成重大损
失,决定动员495户,2,396名职工家属,紧急转移。在组织第一线抗洪抢险的同时,决定修
筑二、三、四道防线。8月21日全场参加防汛的人员达到7,331人,占职工总数的57.3%,推
土机115台,形成了人机大会战。当天完成西至46队经52队,坝长2.4公里的第二道防线。第
二天又冒雨加高培厚。8月22日凌晨3时45分,李家亮子堤坝决口,下午13时韩家亮子决口,洪
峰呼啸而来,势不可挡,第二防线被冲溃,五分场东部地区一片汪洋,10个生产队的房屋、耕
地全部淹没。第一、二道防线决口之后,防汛指挥部果断决定抢修第三防线,西起46队抽水站,
经24队向东,沿蜿蜒河西岸向南,经47队、40队到2队,堤坝全长22公里,堵截沟壕,防止
洪水内侵。另外一队修筑土围子保房区。在第一、二道防洪堤决口之前,2,396名职工家属,
已提前安全转移,无一伤亡,已收获的241.3万公斤小麦,库存的72万公斤化肥8.5万公斤
水泥,103头大牲畜,12l台各种农机具以及其他物资和职工家属的大部分财产已抢运出来,价
值400万元的国家财产免遭损失。1984年抗洪抢险,历时21昼夜,共计出动人力56,254人次,
平均每天出动2,600余人,出动各种机动车辆1,501台次,耗用草袋子13万余条,共计耗资
120多万元。
  二、一九八五年抗洪抢险
  1985年连续受6、7、8、9号台汛和东北低气压的影响,黑龙江省连降大雨和暴雨,致使
松花江水位暴涨。8月31日17时30分水位高达:57.65米,比1960年最高水位高出35厘米。由于
松花江水位超高,超历史、持续时间长,二九○农场又处于松花江、黑龙江会合处的咽喉地带,
下有黑龙江顶托,泄洪阻力大,水位高,涨力大,加之堤坝又多是沙土质,渗透力强。8月3
1日13时20分,45队下游1.7公里处,大坝横断面塌方无法堵截而决口。两天后地面平均水深
达2.1米。致使二九○农场东部12个单位再次被洪水吞没,淹地达14.3万亩,受灾人口2,443
人,家庭农场绝产566户,倒房1,750平方米,危房17,700平方米,冲走人工养鱼50万尾,冲
毁堤坝6.5公里;冲毁桥涵32座,道路57公里,损坏输电线路20公里,通讯线路42公里,农,
林、牧、副、渔及其他损失达2,000多万元。
  为了确保二九○农场人民财产的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场认真总结了1984年抗洪抢
险的经验教训,1985年一开春就着手抓防汛工作。4月下旬,在地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出动推土机652台次,将1985年三处决口全部合拢,完成土方量13.43万立方米。
  进入汛期,成立了防汛麦收两个指挥部。防汛指挥部分设前线指挥组、转移安置组和指挥
部3个办公室。8月初,指挥部由3名场处级干部、12名科级干部、17名机关工作人员,分成8个
组下去分段包干,负责62公里的黑、松两江堤防的安全。8月中旬为加强松花江堤防险段的巡
视力量,又抽调2名场级干部和6名科级干部,加强指挥力量,将原来的3个包段组增加到5个。
与此同时,对黑、松两江堤防14处险段,集中17台推土机,逐段进行加高、培厚、备土,进行
人力护坡工作。对田家亮子和大桦树段进行重点防御。仅田家亮子坝段3.7公里投用草袋子近
5万条。在加固堤坝的同时,为防止堤坝一旦决口造成重大损失,8月初,分场及有关科室领导
深入坝下各生产队调查摸底,做了转移安置的准备工作。堤坝决口时,1,887名职工家属、180
万公斤粮食以及各类物资,已经有计划、有步骤的转移安置就序,做到无一伤1亡。大堤决口
后,连夜抢修第二道防线,堵截了七个沟口,使7个生产队3万亩耕地免遭水淹。绥东江沿装卸
队的干部、职工与洪水日夜搏斗,水涨坝高,使堆放在江边的原煤安然渡险。
  1985年抗洪抢险持续了39天,全场共投入人力37,244人次,其中场级领导218人次,科级
领导739人次,队级领导1,194人次,投入推土机2,251台次,汽车1,025台次,胶轮拖拉机
1,658台次,机船121班次,投入草袋子12.4万条。化肥袋和麻袋3.7万条,苫布26块,铁丝
2,500公斤,木桩1.25万根,折合木材251立方米,柳条、草捆护坡防浪达12公里,共完成土
方量35.12万立方米,耗资达124.33万元。
  二九○农场在抗洪抢险中,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总局局长王强,副局长刘文举、吴起超,
管理局局长田禾先后来场检查部署工作,管局副局长吴汉臣、水利处处长杨沛林,在整个抗
洪抢险过程中,同全场干部、职工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省、市、县领导也来场指挥抢险杭灾
工作。绥滨县派来了政协副主席刘振坤等3人的联络组,进驻我场。省水利厅还派来了3名水利
专家来场帮助抗洪抢险工作。
  在场抗洪抢险中,绥滨、萝北县提供了2.7万条草袋子,管局局直,延军、名山、江滨,
军川农场捐赠草袋子2.5万条,绥滨、普阳,向阳、军川、江滨农场派出43台推土机支援抗洪
抢险。
  8月31日堤坝决口后,省委副书记周文华,副省长王连铮,农场总局副局长刘文举,处长
吴起超,闻讯连夜赶到二九○农场,听取了汇报,视察了灾区,看望了受灾群众,并视察了第
二防线。视察后,王连铮副省长说:“这个灾害,根据你们的情况,是无法抗御的,你们尽了
最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1984年、1985年两年抗洪抢险,持续了60个日日夜夜。全场干部,职工在特大洪灾面前不
怕困难,不畏艰险,团结一致与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拼搏。在最紧张的时刻每天上近万名工人,
一百多台各种车辆修堤拉运物资,风雨无阻。每个人都把国家、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在两年的抗洪抢险中无一伤亡,无一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两年的抗洪抢险事实充分体
现了二九○农场全体干部、职工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度组织性,
纪律性的光荣传统。
  1984年、1985年的抗洪抢险,是二九○农场30年中两场最严峻的抗灾斗争。在这两场斗争
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先进人物。据统计:被评为总局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5名,评为管局抗洪抢险先进个人10名,评为场级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233名。
附:场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年表
一、场长


二、书记


三、副场长




四、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