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粮豆与经济作物

第二节 粮豆与经济作物


1956年至1981年,二九○农场的作物结构发生过两次大变化。
第一次变化,在“以大豆为纲”的口号下大量增加大豆播种面积。
1959年大豆面积由1958年前的33%左右,上升到50—56%,小麦面积下降到29%。持续到
1962年,大豆重迎槎面积增加,病虫害发生和杂草危害严重,才将大豆面积减少。
第二次变化,以粮为纲,小麦、玉米、大豆三三制。
为了发展商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1980年开始改变了三三制作物结构,1981年粮豆面积
568,502亩,小麦291,735亩,占51.3%,玉米69,161亩,占12.2%,大豆199,981亩,占
35.2%。二九○农场种植少量的经济作物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职工生活服务。
1956年种植麻类作物75亩,1966年种麻722亩,1976年种麻784亩。
1974年开始种甜菜,1981年种甜菜1,700亩。1982年1,745亩,1983年9,570亩,1985年
3,350亩。
为改变作物种植结构,改变口粮品种,1959年开始种水稻,直到1982年,每年水稻面积徘
徊在1,000亩上下。1983年水稻面积扩大到6,466亩,1984年上升至到25,354亩,1985年
20,157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