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种子
第四节 种子
建场初期,没有专门的种子机构。
1958年科研站成立,农业科有一名负责种子的技术员。繁殖生产小麦种子秃不齐、合作五号、
合作六号98.6万公斤,大豆种子满仓金、东农一号、黑龙江41,32万公斤。
1966年科研站改为良种场,编制和分场一样,有场长和书记,良种场技术人员增加,引进
和繁殖了小麦品种cil2302、东农101,大豆品种东农四号。繁殖良种的同时开展了提纯复状
工作,从合作六号中选育出合作六号65—27,从黑龙江41号中选育黑系6018~1,1965年调查提纯
复状小麦亩产105公斤,未提纯复状麦亩产93万斤,增产13%。
1967年良种场撤销,恢复科研站。
1971年在科研站具体指导下,全团各农业连队成立了科研班,生产玉米杂交种,高倍繁殖小
麦种,提纯复状,种殖一级种子田。
1971年以后配制了玉米杂交种克双13克,维尔100X长美等杂交种组合,实行了玉米生产杂交
化。杂交种克双13号,比当地品种黄金塔增产25%。
1971年去海南岛繁殖玉米自交系64公斤。
1972年第二次去海南岛繁殖玉米自交系2,564公斤。
1975年16连科研班,高繁小麦辽春30,首创二九○农场最高纪录263.5倍。
1976年17连科研班,高繁小麦克67~70,创更好成绩527倍。并总结出“高肥、宽行、稀种、
足水”的小麦高繁经验,在全场推广,在管局介绍,在《北大荒农业》杂志上发表。
1977年去海南岛繁殖自交系625公斤。
1978年全场各队共选出大豆优良单株哈光1654,13,050株,合丰22,11,220株,选出的小
麦优良单穗克67~70,35,000穗,松花江七号15,300穗,种殖小麦良种高繁田718亩,大豆
良种高繁田3,102亩,种殖玉米制种田6,126亩。
1979年种子公司成立,玉米种子生产逐步由“四自一辅”向“四化一供”方向过渡。每个
分场成立了3~4个种子专业队,把过去分散在全场54个单位生产的玉米种,集中到20个专业种
子队生产。生产出来的玉米种子,按省统一标准,以优质论价政策,调动了种子队积极性,玉
米种子单产提高。
1980年种子公司把全场的克67—70、克旱六号、克旱八号、松花江七号等四个品种148个囤
号的种子,大豆合丰22、东农四号、哈光l654、黑河三号四个品种113个囤号,与科研站经
过提纯复状的原种进行生产对比试验。来自52个队80个囤号的小麦克67~70,纯度在94.5~
99.4%,平均亩产161.5公斤,科研站提纯复状的原种,纯度100%,平均亩产199.5公
斤,增产14.2%。
1981年种子公司总结了种子精选的经验,鉴定了选种效果,推广了复式选种和分级选种分
级播种技术。
1982年种子公司撤销和农业科合并。
1984年,恢复种子公司,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负责全场种子工作。实行行政管理,技
术服务和经营三位一体制。以合同制形式实行良种繁殖,收购、销售,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
加强种子管理,提高用种质量,增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