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革新
第三节 技术革新
1959年以前机械装备基本上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设备少,不配套,农业生产
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上人力,畜力的劳动还很大。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1964年以后,开
始搞“标准化”运动,要求提高机械化效率,原有的设备和技术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于
是机务队伍开始大搞机务革新活动。田间耕作机械方面,1973年将牵引五铧犁人工操作升降
陆续改为液压升降,1975年将五铧犁复式作业的小三角丁齿耙改为圆盘全垧器,随着耕作改
制的发展,1979年,1980年搞深松机械改装,改变连年耕翻的耕作制度刀深松浅翻和隔年耕
翻的深松少耕法,1978年1979年引进龙江—1号、龙江—6号耕作机,深松、中耕、施肥、播
种(点播)一机多用。播种机具方面:为适应科学施肥,增加施肥量,将原播种机水平播盘改
为外槽轮排肥,加大施肥量。1974年搞玉米精量点播装置,1980年搞大豆双条精点机具,大
豆侧深施肥和双侧深施肥改装。收割机械方面,1965年将牵引式GT—4.9收割机链条传动改
为皮带传动,茎杆筛改为键筐筛。1966年引进大豆低茬收割装置,在牵引收割机上普通应用
后又推广到自动收割机上,所有收割机都应用这一装置。针对喂入室喂入链喂入故障多的毛
病,1979年前后进行了悬臂搅龙喂入和风送喂入改装实验,为顺利收割倒伏作物改进了木翻
轮,自制简易偏心木翻轮。1980年,1981年对报废在用的55台牵引收割机作了综合改造,改
成双滚筒,改革清粮机构。
随着农业机诫化水平的提高,化学除草新技术的引进,给农机增加了新任务。1977、
1978、1979年场改装喷雾机60多台,成本满足农业要求。1973年,1980年引进波兰、丹麦大
型喷雾器后,上述仿制和改装的喷雾机淘汰。秸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新措施,农机战线义改
装制作还田装置,秸杆抛撒器114台。1982年麦秸还田面积达232,240亩,占小麦地80.5%。
1981年遭受建场以来最大的内涝灾害,6月初到7月20日连阴雨30多天,集中降雨250.9mm。
7月20日开始麦收,整个8月份下雨25天,麦收期下雨319mm。土地饱和,60%的地是明水,
为抗灾夺粮,全场机务人员搞防陷装置,20队、29队改装自走收割机的半链轨装置,全场改
了17台,效果较好。还改装了牵引收割机大轮加木方,履带拖拉机链轨加木方,自走收割机
改双轮导,全场共改装397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