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育种
第三节 育种
一、猪的育种
1960年以前,养猪处在初级阶段,饲养远对科学养猪没有认识。在育种和生产上是无计划地
杂交乱配,猪群混乱,没有品种系谱质量很差、生产力不高。1960年总场成立了种畜队后,
开始注重种猪培育,建立品种系谱登记,尽力保持原猪种的纯度,通过生产实践,根据人们
对猪肉的需要,逐渐淘汰脂肪型种猪,向肉脂兼用型发展。一分场3队重点发展民猪,总场畜
牧队以苏白、长白、约克为主的种猪生产。1977年之后,在育种上倾向瘦肉型,全场以长白、
苏白、梅山、约克和施格种猪为主,瘦肉率普遍提高在55%以上。1984年引进瘦肉型施格种
猪6头,杜洛克种猪6头。
二、马匹的改良
蒙古马体型小辕重轻。在马匹改良上主用苏拉车、阿尔登重型辕马进行改良,改良方法是
搞改造杂交。1969年之后,全场马群质量普遍提高,在役马中基本上达到改造杂交二代或三代、
改良效果很显著。
三、奶牛的育种
奶牛育种技术上主要是纯繁,避免近亲繁殖,引起品种退化。在技术措施上1964年以后开
始建立奶牛卡片,实行配种登记。1978年后对奶牛育种要求严格,总局畜牧兽医总站成立了奶
牛育种委员会,对奶牛各项生产指标要求测定,全场6个奶牛点都配有育种员兼防疫员,使奶牛
育种更进一步。
1985年总场兽医院配人工授精员,开始奶牛人工授精。当年人工授精100余头。
四、黄牛的改良
黄牛改良工作是1973年之后。黄牛外贸出口有了销路,用海福特肉用型牛和黑白花公牛改
良黄牛。1979年在24队黄牛点和37队黄牛点开展冷冻精液配种。1981年畜牧队从28队选出14头
改良一代母牛饲养试验挤奶,效果很好。平均每头牛每年产奶可达1,100—1,250公斤。
五、绵羊的改良
绵羊改良主要保持原美利奴细毛羊的纯度,育种改良提高产毛量。主要技术措施是:1.引
进公羊更新血液。2.公母分队饲养,防止羊群杂交乱配影响羊群质量。3.建高产优秀种羊群,
对群体产毛量提高很快。原每只产毛4公斤左右,现在可达5公斤以上。4.淘汰蒙古羊。5.采用
人输精配种。6淘汰整群。由于实行上述措施,羊群质量普遍提高。1980年47队繁殖羊群双羔率
达75%,一般占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