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鱼具
第四节 鱼具
建场前,在二九○农场区域里的康乐、高力,新兴村屯有专门以捕鱼为主的渔民,那
时的捕鱼工具比较落后,以用钩钓和堵截亮子为主。捕鱼的工具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快
钩类,这类有专门捕捉鲟鳇鱼十公分长的大滚钩,有捕钓鲇鱼一类的趟子钩,还有的鲫鱼等
小杂鱼的小号钩。另一类,则是专门钓鲤鱼的钝钩。除钩具外,还有用竹子编织的竹卡子、
花篮子、须笼、鱼罩等。网具的规模都比较小,如:扒网、旋网等。以上的渔具在当时主要
适用于江边,河流泡沼,在农场未成立专业捕鱼队前,人们捕鱼,基本上用的是上述传统鱼
具。1959年后,水产条例规定不准再用钩具后,小型鱼具开始逐渐减少,开始发展大型网具,
拦江的三层大挂网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捕鱼区域也由原先的渔泡为主而转向大江。最初
的大挂网(也叫趟网)是由细尼龙线编织的,高度一般在10尺左右,上面网纲绑有浮漂,下面
网纲系有铅坠,此网分为浮网,底网两种,尼龙网,比之原先的网具是大大提高了,但与后
来的胶丝网相比,这类网沉重、易烂,容易被鱼躲过。
亮子,由最初的柳条箔发展到新竹子箔,竹子箔比柳条箔体轻,抗烂,易插,优点很多,
但由于是从南方购进,所以成本很高,于是发展到铁丝编箔,铁丝筒不易腐烂、利水、成本
不高,已普遍推广使用。
张网是一种人员较多,集体的水上作业,最初使用的很少,网具也比较小,网筒一般在
10—12丈,是用线麻捻成粗细不同的径子编织成的,到了建场后,也发展到棉线绳和尼龙网
筒了。
1963年以后,捕鱼工具逐渐以趟网为主,这时的趟网已开始了胶丝化,1970年后,又实
行了机动船拖带挂子船,改变了自捕鱼以来逆水扬帆或人工划船的状况,时间利用率大大提
高了。这些网具一直沿用到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