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治涝工程

第五节 治涝工程


二九○农场农业生产最大的危害是内涝。1957、1959、1960年都是大水年,70%
的雨量集中在6~9月份。1960年全年降雨量686.2毫米,8月份为188.4毫米。加之两江汛期
水位较高,积水难以排出形成内涝,农业严重减产。如二分场13队,1955年开荒建队,当年开
荒16,230亩,1957年该队面积急剧下降至5,700亩。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1959年开始兴
修水利。当时的方针是以治涝为中心,排、蓄、防相结合。主要项目是开挖蜿蜒一、二排干,
首先施工二排干。
一、蜿蜒河二排干:从8队西公路起,经7队、6队、4队南入蜿蜒河。干渠长10.5公里,
支渠5条长14.22公里,农渠75条长82公里。二干涝区面积9万亩,易涝面积6.45万亩,除涝
面积5万亩。
1959年1月21日开始施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至6月,第二阶段12月至1960年3月。
完成了10.5公里的干渠和3条支渠,总计完成土方13.6万立方米。1962年5月至7月,完成了
剩余的二条支渠,土方2.9万方。至此,二干渠系除建筑物外全部配套。
由于前期施工质量比较差,断面开挖未达到设计要求,二干出口渠底未达到设计高程,产
生了塌坡淤积和冲刷现象。1966年12月再度施工,对二干进行加深和断面扩大,完成8万土方。
二、蜿蜒河一排干:西起12队,经11、9、32、5、33、4、39、2队北申通号入蜿蜒河。干
渠全长19.6公里,是二九○农场最大的一条排水干渠。涝区总面积12.6万亩,易涝面积10.6
万亩,除涝面积9.5万亩。支渠三条。9.8公里,斗渠111条,长126公里。
1960年12月28日开始施工至1961年3月,施工地段主要集中在一干上段 3.18公里的长度
内,完成土方1.3万方。
1962年,提出了以治涝为主、熟地为主、配套为主的方针。从1961年11月至1962年3月进行
松动爆破施工,推土机送土,人工爬犁运土。1962年4月至5月,工程转入常年施工队进行,主
要搞工程配套,完成土方1.23万方。
1963年,确定一排干为重点施工区。分两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1月至3月,完成3万土方,
4月推土机完成0.26万寸土方。第二阶段10月至12月,人工完成1.5万土方,机械完成0.4万
方。全年共计完成5.16万方,施工地段为一干中,下游,长度5.8公里。
1964年,施工一干中、下游,第一季度完成0.55万方,二季度完成土方1.2万方。
1965年,主要是机械施工,4月至7月上游段全部完成,土方3.8万方。下游段因部分段内
积水,未能全部完成,只完成了1.2万方土。
1966年,一干继续施工共完成土方32万方。其中机械16.7万方,人工15.3万方,完成一
排干包括支渠在内的全部开挖工程。加之历年工程量,一排干系统共计完成土方45万方。
1982年,一排干列入国家蜿蜒河治理工程项目之一。10月对其进行了清淤疏通,完成土方
9.6万方。
三、北江一干:位于场区西北部,长约8公里,属黑龙江一小支叉。起于16队北经22队至中
兴镇入黑龙江,控制范围有15、16、17、18、19、22、23等七个生产队。涝区面积15.9万亩,
易涝15万亩,除涝12万亩。配有4条支渠,长14.2公里。斗渠120条,共长145公里。1966年11
月对三支进行了开挖,完成8.5万土方。其余支渠分别在1967、1968年完成。
四、北江二干:位于场区北部,起于总场北,经27队入圈河。干渠长4.1公里,其中天然
沟0.8公里。支渠3条,长9.5公里。斗渠56条,长57公里。控制范围26、27、28、29、31、
34、14等生产队,除涝面积6万亩。1967年完成1.5公里,1968年完成1.8公里,累计土方
量10.3万方。1974年,全团进行了三次会战,施工三条支渠。共施工19天,平均每天上
2,450人,完成土
方59.23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