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队伍构成及变动

第二节 职工队伍构成及变动



一、职工队伍构成
1、集体转复官兵
1955年农建二师五团转业官兵留场1,580人。
1958年成都军区集体转业官兵800人。
1959年从七星、汤原、宝泉岭等农场调入转业官兵102人。
1966年从沈阳接收复转士兵128人。
2、山东支边青年、移民
1959年7月,山东沂水、蒙阴支边青年850人。
1959年9月,山东梁山移民360人。
3、招收工人
1955年至1957年在富锦等地招收技术工人132名。
1958年至1966年招收外地盲目流动人员4,151人。
4、大、中院校毕业分配来场的科技人员308名。
5、外场调入工人
1962年从勤得利农场调入汽车司机15人。
1965年从集贤农场调入汽车司机和机务人员54人。
1965年从曙光农场调4,212人。
1965年从完达山农垦师调入78人。
1966年从万宝农场调入77人。
6、安置职工子女
1966年98人;1967年116人;1968年126人;1969年73人;1970年243人;1971年481人;
1972年604人;1973年562人;1974年598人;1975年456人;1976年569人;1977年615人;
1978年1,394人;1979年921人;1980年5人;1981年70人;1982年210人;1983年607人;
1984年778人(其中合同制工人539人);1985年招收合同制工人1,303人。30年共安置职工
子女就业9,829人。
7、城市知识青年
二九○农场接收城市知识青年是从1963年开始的。1963年10月首批北京知识青年192人
来场。1965年8月第二批北京青年137人来场。从1966年起至1976年止,二九○农场在“文化
大革命”中先后接收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
温州、佳木斯、鹤岗和萝北等八个城市知识青年8,176人。
城市知识青年情况一览表


8、各工种行业人数
1985年全场职工总数为12,486人(不包括1985年招收的合同制工人1,303人)。
(1)产业工人10,281人。其中:种植业工人8,619人,畜牧业工人156人,工副业工人
1,506人。
(2)管理人员90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2人。
(3)服务人员1,301人。其中:文教人员449人;卫生人员210人。
二、职工队伍变动
1957年五团转业官兵和职工退场120人。
1960年8月,黑河地区孙吴县建农场,调出机务工人15名。
1961年至1964年按照国家要求精减1958年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和老弱病残人员,精减789人。
1964年国家调济疏散干部,调出73人。其中调省外56人。
1969年建三江管局新建前进农场调出干部和技术工人150人。
1969年先后调去师机关和师直单位干部、工人250人。
1971年春,大庆新建林源化工厂,调出干部、工人50余人。
1977年调去大杨树管局,巴彦农场干部12名。
1976年至1985年知识青年病退返城、参军、上学、外调7,600名。
1978年至1985年调出党政干部、科技干部282名。
1984年至1985年,农场实行生产责任制办家庭农场后,两年中有91人退场回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