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油库、燃料站
第四节 油库、燃料站
1955年冬在绥东江岸建立了中转油库,总容量才80立方米。1958年第一次扩建
油库,油库总容量增加到450立方米。随着农场的发展,油库储油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建设
的需要。到1970年全场汽、柴油年耗量已达440万公斤,当时国船油船运输非常紧张,稍不
及时油库就没油了,冬天5、6台油罐车往返鹤岗才能保证第二年春耕生产。当时油库的状况,
兵团、二师的业务部门也非常关心,在钢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专项给调拨钢材,领导组织
了技术较高的电焊工,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于1974年建了一个388.8立方米,一个638.9
立方米的立式油罐。
1978年装卸队的电焊工又建了4个总容量为2,334.5立方米的立罐。1982年又投资
36,314.00元盖了油库的围墙,加油房、办公室。油库总容量为3,359立方米。此外,
全场各基层单位储油容器187个,总容量为1,740立方米,储油量完全保障农场各项生产的
用油。近几年全场平均耗柴油440万公斤,汽油80万公斤。
油库有油槽车2台,1台东风140型5吨油槽车,1台CA—10型4吨油槽车。
二九○农场原来各种润滑油都在油库存放,进货由总场汽车到油库装上空筒去鹤岗,然
后再返回绥东卸油,这样既浪费了运输力,又不方便基层。另外,分取暖煤,各单位掌握不
一样,少买煤多拉煤的现象很严重,此为, 1980年在总场建立了宝泉岭管局第一个燃料供
应站,负责总场地区汽、柴油各种润滑油的零加油工作,总场地区家属生活取暖用煤的供应。
全场各种润滑油供应,煤一项,燃料站成立后每年减少2万元的损耗。
1970年、1971年,二九○农场用煤炭高达35,000吨,1974年,1975年,1976年二九○
农场用煤量连续3年维持在15,000吨,当时农场一方面煤炭供应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场内个
别单位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1976年开始在全场实行凭证定量供应,超耗加价50%的规定。
这规定的执行比国务院通知在全国实行这一规定提早了2年。由于二九○农场坚持执行了这
一规定,成效比较显著,1980年到北京参加了国家经委召开的节能表彰会议。
1984年至1985年,物资公司增进农药23种,灭草8种,灭菌8种,灭虫7种。加上二铵,
尿素,三料等化肥,总进货金额816万元。总销售金额70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