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制油

第二节 制油


1958年8月建小油厂,厂房200平方米,螺式榨油机5台,大铁锅1口,土炕一铺。制
油工人18名,三班作业,全是人工操作。日产豆油300公斤,年产8,000公斤。当时生产的
豆油只能满足本场职工生活需要,都是毛油没有净化处理,杂质较多。
1963年小油厂扩建,厂房增加到300平方米、库房250平方米。螺旋式榨油机增加到16台,
制油工人增加到36人。增加动力机械,由人工操作改为电拉杆压油,减轻了制油工人繁重
的体力劳动。出油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12%年产量达18万公斤,从这一年开始对毛油进行
净化处理,净化率达到85%,提高了豆油质量。
随着农场生产建设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豆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1973年开始建
新厂,厂房面积1,100平方米,库房、办公室、500平方米,投资43万元,由哈尔滨化工
厂提供设备并协助安装罐组式浸出器,新油厂有四个车间,软化,浸出,水化,锅炉。工人
75名,1973年建成,1974年投产,日产量4,500公斤,年产量80万公斤。1982年从四川省棉
阳市红星机械厂购进平转式浸出器,改罐组式为平转式,生产流程比原来更为先进新油厂
建成后,生产豆油除供应场内职工生活需要外,还可以外销一部分。据统计从1974年至1985
年外销豆油258.4万公斤。
根据国际市场豆蛋白需求量的增加,1981年油厂开僻了加工豆蛋白的生产项目。从1981
年至1985年共加工豆蛋白103.8万公斤。这个生产项目的开辟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
还解决了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
1974—1985年豆油生产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