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驻场机构第一节 银行 一、机构沿革
195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富锦县支行二九○营业所成立。负责人王振清,办事员4名,
会计、出纳、储蓄、外勤各1名。
1964年,二九○营业所划归绥滨县支行管理,营业所主任牟尚滨。办事员5名,临时代
办员2名。
1970年7月,二九○营业所改为八团办事处,划归宝泉岭中国人民银行二师支行管理,
办事处主任牟尚滨,政治指导员周荣民,副主任于修琐,同年各营成立营业所,一营军城营
业所,二营前城营业所,三营北镇营业所,四营联合营业所,五营古城营业所,全团办事员
增加到28名,全团建立了储蓄代办点62个。
1973年,八团办事处改为军民办事处,划归绥滨县支行管理,主任牟尚滨,副主任于修
琐,黎明歧,办事员22名。
1978年,牟尚滨调绥滨县,周荣民任主任。
1978年,周荣民调走,副主任于修琐,黎明歧。
1979年,军民办事处改为二九○办事处。
1980年,全国恢复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绥滨县支行二九○办事处改为中国农业银行
绥滨县支行二九○办事处,办事员27名。
1981年,孙世贤升任副主任,银行领导增加到3名(1983年孙世贤退休)。
1985年,于修琐任主任,副主任黎明歧,全场办事员55名。
二、信贷、储蓄
1.信 贷
信贷是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二九○营业所自1956年8月成立以后,在支援农场发展生产,
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管好,用好资金,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建
场初期的1956年一1961年间,营业所为农场贷款1,129.8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场生产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企业、集体、个体在发展商品生产中,银行给予
了积极的支持。据统计,1980—1985年6年间,为企业、商业、个体贷款1,703.2万元。
2.储 蓄
建场初期,银行开办了形式多样的储蓄,种类有活期储蓄,定期半年,一年、三年,五
年、活期有奖、定期有奖、零存整取有奖,整存整取有奖等。当时广大转业官兵继续发扬艰
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再加上地处偏僻,使二九○农场的储蓄事业发展很快。1957年全场有12
个单位在银行设立帐户,而活期储蓄达4,300多户(有奖储蓄1,800户),定期储蓄3,400户,
零存整取,定期有奖储蓄2,000余户,储蓄存款额达15万元。1958—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期
间,全场的储蓄有所下降。1963年开始回升。1964年二九○农场由自然灾害期间的贷款户,
转为存款户,常年存款额在50万元左右,职工储蓄额达到34万元。“文化大革命”十年间,
职工的经济收入很低,银行存款虽较建场初期有所增加,但平均每年只在150万元左右,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党中央提出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和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
政策,农场商品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职工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职工在银行的存款每
年上百万元的上升。据统计1985年全场储蓄户达到34,503户,储蓄额达到11,760万元。
历年储蓄情况见下表:
附历年现金、储畜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