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邮电

第三节 邮电



一、机构沿革
1955年6月,成立富锦县邮电局二九○服务点,工作人员1名。
1956年7月,正式成立富锦县二九○邮电所,负责人金玉才,9月增加工作人员1名。
1958年6月,金玉才和工作人员张公凯合谋贪污报刊款,金被撤职,郑风文来所担任领
导工作。
1959年,二九○邮电所工作人员增加到5名,营业员1名,报务员1名,报刊发行员1名,
押运员1名。
1964年,富锦县二九○邮电所改为绥滨县二九○邮电所,负责人邢河,工作人员4名。
1970年11月,绥滨县二九○邮电所晋升为绥滨县二九○邮电支局,局长邢河,这一年成
立了五个邮电所,一营军城邮电所,二营红旗邮电所,三营红卫邮电所,四营联合邮电所,
五营新城邮电所。各邮电所实行两级管理,邮电工作人员增加29名。
1972年根据邮电支局不足7.5公里不设邮所的规定,二、三、四分场邮电所撤消,保留
军城和新城两个邮电所。
1985年,邢河退休,刘传义接任局长,全局工作人员14名。
二、邮电发展
1955年6月,富锦邮电局在农场开办邮电服务工作时,只有1名营业员。服务点设在场部
办公室一侧,与场部通信员合属办公。由于农场刚建点,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吃饭有
食堂没有饭厅,睡觉没有火炕,四面茫茫荒原,几十里没有人烟,夏天蚊子成群,冬天寒风
刺骨,因为没有取暖设备,办公时冻的手都伸不出来,甚至有脚冻肿了穿不上鞋的。服务人
员从思想上不安心,因此,服务质量和态度都不太好。
1956年7月,正式建所,工作人员2名,没有营业室和办公室,没有设备,工作条件差,
生活各方面全部依赖农场,邮电服务工作是由专业和委办相结合,本所职工只负责内部日常
工作。投递和接送邮件,农场通讯员负责。
1969年改为邮电所投递,农场的人员来自山东,四川等省,邮电所的邮件进出口量,报
刊的发行量大,在县邮局的总业务量中,二九○O邮电所的业务量占75%,邮电职工每天要付
出较大的劳动,经常忙得吃睡不好。那时业务管理水平也很低,工作场地又小,建所一年中
经常出现信件积压或丢失,包件被鼠咬坏等现象。财务资金管理也很混乱,1958年发生了金、
张贪污案件。针对以上情况,郑风文来局主持工作,并先后调进3人。同年又完成了局的搬迁
工作,这时邮电所的工作面貌一新。并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在服务质量上有了较大的改进,
使邮电工作走上了正轨。当时开办4条邮路,全长达 200公里,投递深度到生产队,每条邮
路的投递员由农场通信员负责,步班投递。
1964年,绥滨县邮电局成立,二九○邮电所化归绥滨县邮电局管理。1965年,本局负责
总场地区投递工作,其它投递工作仍由农场负责。
1970年,邮电所晋升支局,并建设了200平方米的营业室和办公室,设有营业、封发、投
递、发行,局长专用办公室,职工人数为29人,下设5所,每所4—6人,每所的负责人领导指
派产生。邮电所的办公用房由农场供给,支局负责各所的财务业务管理,邮件转运工作由支局
负责。支局设有邮路11条,计295公里,全部自行车班。1972年撤消红旗、前城、联合等所,
这3个所的工作由支局负责,保留军城、新城两个所,划归县邮电局直接管理,改革后支局人
员15名负担7条邮路。计298公里服务网点90个,并负担军城、新城两所的邮件转运。
1960年3月二九○邮电所开始开办二九○至富锦有线电报,年收发报 500余份。1961年3月,
因农村线路不好,差错太多,撤消农村电报业务, 1964年11月,根据上级指示又恢复了二九○
至绥滨农村有线电报,开办邮送电报业务。据统计平均年收发电报600余份。1985年9月,二九○
农场与绥滨县邮电局在电话业务上发生了纠纷,有线电报停止。
据1985年统计,二九○邮电支局年报刊发行1,200多种,发行量达45,000多份。1957年
至1967年平均财务收入15,000元,1968年至1982年25,000元, 1983至1985年每年平均收入
2,000元,报刊流转额45,000元。
1982年二九○邮电支部被省邮电管理局定为标准化邮电支局。
三、典型事迹
二九○农场邮电支局投递员韩青山,陕西省宁强县大安区人,1950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
1958年从成都集体转业来二九○农场。1972年6月由农场调入邮电支局,担任第7段路的邮递员。
十年来,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每天往返路
程56.6公里,十年来,他跑了约170,000公里的路程,经手了几十万件报刊,十几万件包裹、
汇款和几十万封信件,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和丢失现象,他为群众代邮代递的包裹、汇款达
40,000余件,款额十几万元,为农场职工节约工时几万个,被群众称为“信得过的人”,和
“老黄牛”“鸿雁”等等,他每天除了完成投递任务,还经常为边远连队职工代办日常生活用
品,从油,盐、酱醋到零星百货等等。十几年来,他没有因为生活琐事和天气变化脱过一次班,
请过一次假,自他调入邮局工作起,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82年被评为地区邮电系统劳动
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