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妇女工作

第二节 妇女工作


1955年至1965年,二九○农场妇联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是教育妇女安心农场,
二是动员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建场初期妇女较少,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热情很高。
有的当上了拖拉,机手,成立了“三八”突击队,参加修路、修水利、夏锄、麦收、秋收。
第一批女拖拉机手张剑心、朱佩英、付光兰、张树岩等同男拖拉机手一样吃大苦耐大劳,
不论白天黑夜为农场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朱佩英、张剑心被评为黑龙江省建设社会
义积极分子。
1958年,成都军区800名官兵转业来场,随军来场青年女工350名。这批青年女工有的
当了拖拉机手,有的当了饲养员,养猪、养鸡,有的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各行各业中成
为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1966年以后,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场,每个连队都成立了女工排、女工班。成立兵团
后,团、营、连都配备妇女干部,妇女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全场妇女不仅从事农业、畜牧
业、科研、基建等项生产建设,而且还有—部份优秀女青年充实了卫生、教育和商业工作,
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31连女炮班边生产、边练兵,在兵团举行
的军事会操中,获 75炮射击第一名,她们的事迹摄成图片参加了全国农业展览会。女炮班
还被场评为“修水利标兵”。先进个人有养猪能手王玉苓、杭仁慧。其他行业的有沈琪、
黄淑玉,徐继秀,卢杏偿、张玉珠、陈艳春、聂玉珍等。1975年,全场妇女8,987名,其
中党员436名,共青团员1,370名,从事教育工作144名。 1977年在全场妇女中开展了“两
一”“双红”活动(即干一行爱一行,“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1979年各生
产队成立了家属委员会,组织家属进行集体生产、发展多种验营,一方面增加了职工家庭
收入,另一方面又方便了职工生活。
1981年至1983年,继续深入开展“三八"红旗手(集体)竞赛活动,同时还开展了好媳妇、
好婆婆、五好家庭活动。在女青年中进行了恋爱、婚姻、家庭教育。1983年评选出“三八”
红旗手49名,先进工作者4名,先进生产者1名,一分场3队女子3班被总局评为“三八”红
旗集体。
1984年开展办家庭农场后,全场妇女工作在改革的新形势下,继续开展了“三八”红
旗手和勤劳致富女能人竞赛评比活动。
1985年,全场妇女总数8,528名,其中女职工5,086名,家属3,102名。妇女工作围
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中心,在妇女中开展了“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教育活动。全
场妇女积极参加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各种生产承包责任制,在办家庭农场中发挥了积极作
用。1984、1985两年全场评选出“三八”红旗手117名,致富女能人16名,“五好家庭”
186个,好媳妇32名,好婆婆2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