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军事训练

第三节 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主要以集中训练为主,每年平均训练50—60人,场武装部负责组织。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训练停止。全场民兵武器全部集中保管,没有出现丢失、损坏和用
于派性斗争,为此受到绥滨县武装部及合江军分区的表扬。
1969年组建兵团后,武装分队人数多、基础差,武器装备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训练
工作开展的比较活跃。1969至1970年这两年因珍宝岛事件,战备比较紧张,因作训股每年都
要办4—6期军事骨干培训班,每期30—60人。培训对象以武装分队班、排长,炮兵分队骨干
以及通讯、军械等技术兵种为主。分队由培训的骨干回去后就地训练,每年不少于一个月,
并经常组织紧急集合、拉练,战场建设等活动。1971年冬师组织千里拉练活动,八团参加一
个武装分队,历时22天,行程620公里,路线为:八团→宝泉岭→鹤岗→佳木斯→花马→集
贤县→富锦县→绥滨县→八团。在此之前团里还多次组织千里拉练活动,全团共有52个单位,
7,674人次参加了拉练,平均行程17公里。在战场建设上组织兵团战士挖猫耳洞、战壕、防
空洞等,并在团部48连修建了一个66平方米的砖石、水泥结构的永久地下指挥部。为了适应
战备的需要还发动广大兵团战士自制土炸药,土地雷进行各种爆破训练,并改革、制做土武
器。
1971年以后,战备形势有所缓和,训练恢复正常。但由于人数多,训练方法仍然是以作
训股培训骨干,骨干回连组织各连队的训练。团作训股平均每年办2—4期骨干班,分队每年
训练15天左右,每年训练900人。训练内容步兵以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埋排地雷等科
目为主,并利用“六一八”、“八、一”’“十、一”等节日组织各种军事会操,有力地促
进了训练工作的开展。
1978年一1980年,基干民兵1,203人,训练方法,内容同兵团时期一样,以各单位自己
就地分散训练为主,每年训练700人。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备工作比较紧张,训练达1,066
人。1981年民兵组织调整、整顿,军事训练也进行了改革。以前的训练方法虽然训练人数多,
但时间短,而且分散训练不便于组织领导,训练效果差,生产单位负担重。改革后采取分期
分批集中训练的方法,训练时间山原来的15天改为30天。教员由专武干部担任,克服了上述
缺点保证了训练质量。
1981年训练379人,1982年训练130人。1983年训练44人,1984年训练100人,1985年训练
54人。训练内容以总参训练大纲为主,共分七个科目:队列、射击,投弹,刺杀、战术、土工
作业、埋排雷。训练结束后,由管局人武部进行考核验收,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五年训练727
人,经考核全部合格,训练成绩平均优秀。二九○农场在各次军事会操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1965年绥滨县军事会操,二九○农场参加一个女子步兵班,获四个单项冠军,团体第二名。
1973年兵团首届军事会操,二九○农场31队女炮班获七五炮射击第一名,在全国农业展览
馆展出了她们在训练中的照片。
1973年兵团第二届军事会操,二九○农场参加轻、重机枪各一个班,男、女步兵各一个班。
获重机枪射击第一名,团体第一名。
1979年管局人武部组织军事会操,二九○农场参加八二炮、七五炮各一个班。八二炮获第
二名,七五炮获第一名。
1979年在紧急战备工作中被总局评为“战备落实先进单位”,授给锦旗一面。
1980年在民兵工作“三落实”检查评比中,二九○农场被评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场”。
1983年管局军事会操,二九○农场参加6人,获团体第一名,同时获战术、射击,六○追击
炮简易射击第一名,投弹,政治教育,爆破第二名。
1984年二九○农场武装部被总局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1985年民兵工作,在正规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场建设(战术场、投弹场,射击场)和
武器库建设被管局评为先进单位。同年武装部被场评为先进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