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小学中学教育

第二节 小学中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
1957年6月7日,二九○农场职工子弟小学开学,全场有三所学校,总场小学和二、三分
场小学。总场小学教师3名,分五个年级三个班,学生50余名。校舍300平方米。70套桌椅,
有部分体育器材和生产工具。建校第二年党中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
须与生生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上午学习,下午劳动。1958年夏季,第一届小学毕业生6
名,7名去富锦参加升初中考试,全被录取。
经过三年教学,全场小学由三所发展到六所,班级由5个发展到13个,教师增加到14名,
学生由90人发展到264人。
随着生产的发展,来场职工逐年增加,再加上附近农村合并11个村电,增建了五、六两
个分场。学生数量增加,总场开办初中一至三年级。各分场小学建成完全小学。另有16个生
产队开设了初小班。1959年全场有21所小学,54个班级,学生1,600名。当时学校缺教室
缺桌椅,各学校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组织教学。没有教室就利用食堂,宿舍,家属
房上课,没有桌椅,师生动手脱土坯当桌椅腿,用木板当面。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另一方面
锻炼了师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1960年总场小学建立党支部,经济开始独立,设了专职会计,成立了食堂。
在三年困难时期,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全场职工粮食供应减量,一人—天八两粮。1960
年秋收劳动特别艰苦,师生集体到生产队参加秋收,早晨踏着薄冰下地,晚上披着白霜回来。
连续劳动将近一个月,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 受到生产队干部的赞扬。
1963年,党中央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全校师生积极响应,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觉遵守纪律形成风气。当时农场电力供应十分紧张。学校不供应照明用电,学生用墨水瓶自
做小油灯坚持上晚自习。一进教室,油烟味直呛嗓子,学生鼻孔都熏得发黑,学习空气十分浓
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生停课闹革命,教师被批斗,教育工作全部停止。1968年军
训队进校搞军训,学生才回校“复课闹革命”。
1969年至1971年,教学工作重点贯彻“五七”指示。教学主要内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组织学生读报纸,写大批判文章。1970年省教育部门开始发行新教材,历史、地理被砍掉,小
学只学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实行开卷考试,学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阶级斗争和开门办学上。
教学质量不好。
1972年,团成立了以李炳义为组长的教改领导小组,团部和各营学校都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教育形势开始好转。1976年教育战线批判黑线回潮,全团教育再一次受到冲击。
1978年以后,大批青年返城,教师队伍锐减,场教育科通过考试录用了一批青年充实教师
队伍。解决了教师不足的困难,同时抓了教师培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场各学校的校容校
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基本上没有丁级学校,甲级学校逐年增加。校舍开始更新。各学校都有砖
木结构的校舍,分场以上学校还有宿舍和食堂。学生人人都有课桌椅。1978年总场小学一至五
年级参加管局统考获全管局第一名。1976年获第二名。1982年管局组织教育大检查,总场小学
和六队小学评为六好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小学在全场推广了数量关系教学和《写作能力分格
训练》试验。总场小学的试验参加省小学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会。《阅读分步》试验和《循环识
字》试验,都在保证完成统编教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总局教育处指定为
教改试验的重点校之一。
为了加强小学教学指导工作,1983年秋季成立了小学部教研室。1984年9月,小学教学语
文学科成立了理事会,小学教研活动走向正规。教研室组织各学科理事定期开会,研究制定教
学计划,组织听课,命题考试,检查教学情况总结推广了邱学华的“小学教学尝试教学法”,
马芯兰的“小学教学四性教学法”,还推广了科学院“小学现代数学教学法”,“语文序列教
学实验。等教学实验。小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场的教学质量。
1983年全场有小学52所,270个教学班(其中复试班61个)在校学生4,761人,教师251人,
本年毕业生933人。
七十年代后期二九○农场人口计划生育率下降,1984年小学在校生下降到3,713人,生产
队小学,同年级学生人数少至一、二人,为教学方便,有的小学实行隔年招生办复式教学。在
241今教学班中,有92个复式教学班。学生减少,生产队不单独设校。分场以下实行中心校制,
将44个生产队学校改为教学点,隶属各中心校领导。分场党支部宣传干事兼任中心副校长。同
日寸,实行定员,定编,分离超编人员,1985年底全场小学,教师由1984年的349人,减少到
211人。同年开始压缩网点,试行集中办学,八、九两个队教学点撤销。学生由车接车送到总场
小学上课。二分场十二队,十四队,三分校二十三队,二十七队也先后集中到中心校上课,提
高了教学质量。
1985年开展“课堂教学能手评比活动”,5月评出第一批场级教学能手10名,12月第二次评
选10名,这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
9月,小学自然学科理事会成立。
这一年,总场小学被总局评为“六好学校”。
本年度,全场小学在校生3,838人,教师217名,毕业生546人。
二、中学教育
1958年9月开始办中学,中小学在一起,许景业任副校长,周思哲任教导主任。当年初中
班只有9名学生。以后每年招收一批新生。
1960年郭子亭任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61年,第一届初中班毕业生29名,周思哲调走,牛汝生继任中学副教导主任。
1962年总场中学开设师资班。班主任王瑞卿。招收本场初中学生中年龄较大,学习成绩
较好,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学期一年,毕业后到场内各学校任教师。
1963年,第三届初中毕业生肖忠仙,张贵利考入佳木斯机械制造专业科学校。是二九○
农场考上的第一批中专生。
1964年,总场中、小学分开办学,教导主任牛汝生负责中学业务。
1965年,场党委计划把总场中学改为农业学校,调农业科长潘阶升任校长,农业技术员
陈宝泉和生产队长孙振坤任副校长,徐志善任政治干事。郭子亭任党支部书记。还计划调部
分计技术员任教师,后因“文化大革命”停办。
1967年,二分场开设初中班。
1969年工宣队进校,清理阶级队伍。总场中小学合并成立教育连,范喜奎任连长,袁仲
杰任指导员,李柏荣,王力任副连长。后改名八团中学。三、四营开设初中班,改名为八团
一中,二中,三中,四中。
秋季,团部中学开始实行九年一贯制,初三学生不毕业升入高中,开设高中班。
1971年秋季,五营高台子子弟学校改为第五中学,一、二、三、四分校开设九年级,全
场共有六所九年制中学。同时各连学校开设初中班。第一次普及初中,全场有40所小学。
(九年制中学6所,七年制中学34所)
1977年兵团撤销,八团中学改名为军民农场中学。
7月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参加高考,未被录取。
1978年,恢复二九○农场中学校名。
7月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参加高考,有7名考进高等院校。孙连明考进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张元健考进齐齐哈尔重型机械学院,栾新春考进哈尔滨电工学院。这是二九○农场第一批大
学生。
1979年,高中毕业生第三次参加高考,145名参考录取9名,升学率6.2%管局授予《先
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1980年,李炳义任场中学校长。
这年,高中毕业生第四次参加高考,138名参考录取59名,升学率提高到42.8%,农场
授予“发展教育,多出人材”的锦旗,管局授予“艰苦奋斗干四化、力争上游攀高峰”的锦
旗,总局授予“同心同德搞四化,呕心沥血育人材”的锦旗。
1981年,135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17名考入本科院校,11名考入大专,23名考中专,
升学率达37.8%毛荣辉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王依东考入哈工大,蔡军考入西南交大。总局给
本届高考辅导老师记集体三等功。并授予“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农垦部授予“全国农垦系
统普遍教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同年,各分场中学开办职业高中。
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总场中学和各分场中学都进行了常青创造的“写作能力分
格训练教学法”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九月,场中语文教研组长蔡天泽出席了省中学作
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在会上介绍了进行分格教改实验经验。
1982年,第六次参加高考,193名考生35名被本科院校录取,6名考入大专、36名考上了中
专,升学率为39.9%,张国胜考入西北工业大学,于锋考入解放军装甲兵学校,代淑英、张
秀丽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总局和管局授予“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齐宝林等7名高考辅导教
师荣立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
1983年,贯彻全国普教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普通中学教育,总场中学试办两个
二年制初中班。
7月,场中学95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录取65名,其中大专42人,中专23人,升学率
达67.3%,是二九○农场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以来升学率最高的一年。农场为这届高考辅导
教师曹山珂等九名教师记功授奖,并颁发奖金1,750.00元。场中学党支部被评为总局“先
进党支部”,1983年,全场六所中学,高初中在校生2,991人,教职工351人。
1984年,五所分场中学改为小心校,下设45个教学点,各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4年,141名高中毕业生经初试预选109人参加全国统考,录取85人,其中本科36人,
13名高考辅导员教师记功授奖。中学评为总局“模范集体”授予锦旗。
9月,教育科中学部教研室成立。同时,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个学科
理事会成立。
秋,场中学4,855平方米的教学大楼竣工。12月,学生进入教学楼上课。
1985年,场中学校长李炳义提升宝局教育处处长,韩熙平调任场中学校长。
7月,场中学158名高中毕业牛参加全国统考,进段110人,录取大中专96人,本科44人。
9月,农场为场中高三年组记集体三等功,为高考辅导教师及五中初三组教师二十一人记
功授奖,并颁发奖金。同月,中学历史、生物、地理、政治,学科理事成立。加强了各学科
教学研究工作。
1985年,12月,中学开展了两次评选“教学能手”活动,评选出教学能手25人。
1985年二九○农场中学在校生4,362名、教师267名。
1985年二九○农场被宝局评为教育先进场,授予“教育先进单位”锦旗。教育科被授予
“宝局先进单位”锦旗。二九○农场中学被总局评为“六好学校”,二九○农场中学被农牧
渔业部评为“全国农垦系统教育先进单位”颁发了奖状和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