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教师队伍发展与培训 1957年全场只有3所小学,6个教学班,5名教师。这些教师都是部队的文化教员,文
化程度最高是初中。当时,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坚持一边学习
一边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农场建设的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也很快。1965年全场有23所中、小学,74个教学班,
2,136名学生。教师增到133名。当叫,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958年转业的官兵;
山东支边青年,农场的初中毕业生,城市知识青年,大中专毕业生。1960年前教学业务上山
富锦县教育局代管。因此,凡逢假期,全场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短期培训。1971年以后
场宣传股开始办教师辅导培训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九○农场的教育事业转入恢复发展时期,全场有
小学53所,初中6所,高中1所,职业中学6所,中小学生共7,860名。当时,教师的文化水
平和业务能力普遍偏低,数量不足,加之大批知识青年返城,不少学校的骨干教师,全部抽
走,严重影响教育质量。为了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场党委采取紧急
措施,从本场选拔了一批思想好,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充实到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师队伍的
素质,分期分批培训师资。据统计1971年至1982年共举办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美术等科短期培训班18期,参加学习660人次。
1982年至1985年农场每年拨出专款,分期分批组织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函授和离职进修。
进修的科目有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生物、外语等,共培训了255人,占全场教师总数的
39.4%。1985年全场有教师512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73名,占教师总数的53.3%,详
见下表:
1985年全场教师文化程度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