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工作会议
第三节 科技工作会议
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1961年3月17日在总场召开。会期两天,出席会议人员有总场、
分场机关的农业、农机、畜牧技术人员以及医院、学校、联合加工厂的有关人员33人,会议
总结前几年的科技工作,落实二九○农场1961年的科学试验研究任务。
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1977年12月13日在总场召开,会期四天,全场科技人员全部出席
共409名。会上由副场长刘继光作了题为《抓纲治场大搞科学实验、为实现我场农业现代化而
奋斗》的报告。这次大会给11个科技先进单位发了锦旗和奖状,给25名先进个人发了奖状,
还表彰了19个先进单位和43名先进个人。大会肯定了科技革新项目80项,其中重大革新项目
二十余项。
第三次科技大会,1981年4月1日在总场召开,会期两天、参加大会人数167人,会上由
科委副主任焦洪书作了1980年科技工作总结和布置1981年科研项目。大会肯定了科研和工具
改革的二十多个项目,机具改革二百一十多台件。这次大会分九个科技专业组讨论座谈,在
会上部分科技工作者介绍了论文,有67名科技工作者受表扬。
第四次科技大会,1982年3月19日召开,会期一天,有取得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和虽无职
称,但现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在技术革新科学实验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干部和工人参加了
大会,共190名。大会由科委主任贾乐康作了1981年技术工作报告,科技科长梁海水布置了1982
年科研课题。1981年完成和进行研究引进工具改革以及推广项目有五十余项,九百多台套。这
年,全场科技人员写学术论文,专题总结或技术报告135篇。其中农业60篇、畜牧45篇、农机
20篇、工交、水利、基建第6篇,园林4篇。这次大会受奖个人23名,受表扬23名。
第五次科技大会,1983年3月28日在总场召开,会期3天。参加大会人数194名,大会由科
委主任张密作1982年科技工作报告,科技科长梁海水布置了1983年科研课题。1982年完成科研,
改装,引进和成果推广项目58项,比年初课题计划超过10%,突出的项目有深松耙豆搓种
小麦,经五年资料分析,每亩平均增产12%,大豆侧施肥1982年推广面积达5.3万亩,平均增
产12.8%,全年增收大豆70万公斤,价值49万元;1982年参加总局小麦高繁竞赛活动,人工
高繁138亩“垦大1号”小麦,繁植培数达200.6倍,超过总局规定受奖指标的一倍。机械高繁
150亩小麦,繁殖倍数为61倍,超过总局指标22.6%修配厂完成“封闭地下室打砂装置”,工
效提高4—5倍,受到总局重视,在全总局推广。
1982年,全场科技人员,写论文、总结185份。
大会授予科技科、修配厂和医院内科等6个单位为先进科技集体。授予农业科研站,园林
种子班、十八队科研班等四个单位为先进科技班。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39人,先进科技管理
工作者4人,受大会表彰的科技人员34人,大会授一等科研奖的项目7项,二等科研奖的项目
12项,三等科研奖的项目7项,四等科研奖项目21项,分别分等给予奖金100元、50元、30元、
20元。
1977年一1984年获省级奖1项,农场总局级奖7项。
黑龙江省级奖
1978年获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项目是插条槭注射液。受奖单位:二九○农场职工
医院。
省农场总局奖
1.1978年获总局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2项,农机实验站的农垦8F一140射流型喷头和职工
医院的插条槭注射液。
2.1979年—1984年获总局科技成果奖1项,农机实验站毛振河的农垦SI—100型喷灌机。
3.1984年获总局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是杨继权的禾大壮稻田除草。
4.1984年获总局科技成果奖3项。
①盖土学秸杆还田技术推广。
②杨继权禾大壮稻田除草的推广。
③于长富垦区直播水稻高产攻关(千亩亩产3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