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闻 一、专业新闻人员的配备与变化
1955年至1959年,场党委创办了《二九○通讯》由印小报,先后在《二九○通讯》任新
闻编辑的有方培恩、李式光、焦复加、赵常瑞,吕少左和王云亮。
1959年底,《二九○通讯》停刊后,王云亮任《东北农垦报》驻场记者。
1961年王云亮调场中学任教,王瑞接任《东北农垦报》驻场记者。
1965年王瑞调出。1966年祝维仲任宣传利,通讯干事。
1969年八团成立后,团政治处成了7人专业报道组,于宝华任组长。后李永琪任组长。
1970年报道组增加到14人,李永棋调出后郭和法任组长。1971年郭和法调出,陈力丹调宣
传股任专职报道员兼任报道组长。
1973年陈力丹上大学,祝维仲调宣传股任新闻干事。1976年春,祝维仲调出,苏京平任
专职报道员,苏京平返城后宣传部干事俞万林负责新闻工作。1979年崔树恩调宣传部负责新
闻工作,1981年杜朝英调宣传部同崔树恩做新闻工作。1984年杜朝英调出。1985年崔树恩上
学,王健调宣传部负责新闻工作。
二、场内新闻
场内新闻,一是坚持办有线广播站,二是办油印小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农场
各个晌期的好人好事。
1955年建场初期,条件比较艰苦,场党委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专人办了《二九
○通讯》,每期4,000字,印200份发机关科室和生产队。1958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二
九○通讯》每期印数增加到450份。为了保证办报的质量,成立了有场党委书记,场长参加了
编委会,同时各分场成立了中心报道组,加强了通讯工作。1959年底因纸张困难停刊。《二
九○通讯》作为场 党委的机关报,迅速、及时地宣传了国内外大事件,宣传了开荒建场中
的好人好事,在建场初期交通不便,报刊杂志投递不及时的情况下,很受干部,群众的欢迎。
《二九○通讯》停刊后,从1962年起每年麦收中由麦收指挥部编印《麦收快报》,宣传
麦收方案、措施、要求,开展劳动竞赛,推广麦收经验,宣传麦收中的好人好事。每周、编
2—3期,发至生产队。《麦收快报》是场内各级领导指挥麦收的信息报、参谋报,一直办到
1984年。
1985年,农场全面办家庭农场,场党委宣传部为了广泛深入地宣传经济体制改革形势,
创办了《家庭农场报》,由宣传部宣传干事潘光明主编,不定期出版,每周八开一版,油印
300份,发至生产队及独户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报》内容丰富,有“经验介绍”、“市场动
态”、“信息传递”、“技术服务”、“铺路塔桥”、“引以为戒”、“兄弟农场”等。为
家庭农场提供生财之道,宣传勤劳诚实致富,很受群众欢迎。1985年编印了14期。
三、对外报道
二九○农场对外新闻报道分三个阶段。1955年至1968年,对外报道以专职新闻人员(场记
者)为主,发稿报刊主要是《东北农垦报》。1969年至1977年,发稿报刊主要是《兵团战士报》
1978年至1985年是二九○农场对外新闻报道最活跃的阶段。专业新闻人员和业余报道员的文
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业余报道员上稿量超过了专职新闻人员。不仅文字稿件多样化,图片、
美术稿件数量质量都大有提高。发稿见报有20多种报刊和电台。据统计,1979年至1985年7
年间,对外报道见报稿件1,438篇。
1979—1985年见报稿件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