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图书馆“三宝两场”建设

第五节 图书馆“三宝两场”建设



一、图书馆
六十年代初,工会在俱乐部建立阅览室,建室初期图书管理员由业余剧团王美菊兼管,
王美菊调出后由王淑荣兼管,阅览室主要借阅图书,没有报刊,每周开放一次。“文革”中
阅览室的图书被造反派抄收,全部烧毁。1973年兵团成立后,图书馆重新建立,北京青年周
蓉负责图书管理兼电影售票员。图书馆有政治、经济、文学等各种图书。还设有报纸刊物,
内容比较丰富。这一时期的图书馆除了放电影时间外,其余时间每天开放。1979年周蓉返城
后,图书馆停止了活动。
1983年,工会第三次筹建图书馆,图书馆面积70平方米。图书管理由电影售票员范少敏
兼管。1984年蒲红作专职图书管理工作。这一时期图书馆坚持长年开放。有图书3,800册,
报纸20种,刊物150种。每天借阅图书达60人次。
二、“三室两场”建设
“三室两场”,即:图书室,文娱活动室,会议电视室,篮球场和排球场。1980年三分
场各生产队开始建“三室两场”。每个队建立了图书室,有7个队建立了文娱活动室,成立了7
个演唱组,九个篮球队。这一年,27队被评为建设“三室两场”的先进单位。
1981年,总场工会、宣传部、武装部、团委总结推广了三分场建设“三室两场”的经验。1982
年,总场工会制定了“三室两场”要求,宣传部制定了“三室两场”的检查验收标准。上半年
检查验收结果,有32个单位评为先进单位,发给奖金3,000多元。下半年有80个单位建立了
“三室”或“两室”。1983年,管局在三分场25队召开建设“三室两场”现场会。有28个单
位评为先进单位,发给奖金4,000多元,下半年在全场精神文明建设大检查中三、四分场评为
先进分场,1队、17队、24队、25队、32队、38队、42队和商业、科研站,总库等10个单位评
为先进单位。1984年是全场“三室两场”建设最好的一年,全场90%以上的单位都建立了“三
室两场”。设备也日趋完备,各项活动开展的比较普遍。1985年办家庭农场时,有些单位管理
不好,损坏严重停止了活动。有些单位房屋设备挪作它用,只有少数单位加强了管理,保持了
原有的设备,但活动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