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疗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医疗事业的发展
建场初期,医院房屋面积300平方米,床位30张、从部队带来的一部分医疗器械只能
解决一般医疗所需。分配卫生所的房屋和器械十分简陋。经过30年发展,医院房屋面积扩大
到5,696平方米,1979年床位增加到182张,1981年实行指标管理后,床位减少,1985年床
位降到90张。五个分场卫生所房屋面积共1,860平方米。全场医疗器械逐步增加和更新,总
场医院1961年购进200毫安X线诊断机一台,1984年又购入400毫安X线诊断机一台,1985年购
置日本产SSD—ZIDXB型超声波诊断仪一台,此外还增加了麻碎机,同步呼吸机、超声波治疗
机,心电图机、无影灯膀胱镜、洗胃机、光电比色机等。五个分场卫生所都配有30或50毫安
X线诊断机。
医院建院初期,外科只限于做阑尾,疝气等一般手术,随着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1959年开展做子宫全切,胃肠切除等较大手术,1970年又成功地为一甲状腺患者做了甲状腺
切除手术。内科过去只能诊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逐步发展到诊治一些疑难病。1980年所后,
医院结合临床搞科研,内科开展了口服透析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超声波治疗脑血管病,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外科实行针麻甲状腺手术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85年传染科、收治出
血热患者64人,由于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病人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
1985年,医院各项医疗指标比过去有了明显提高,其主要指标为;治愈率79.56%,好
较率13.26%,病死率3.54%,床位使用率48.25%,平均床位周转次数15.76次,出院者
平均住院日11.09天,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9.60%,门诊收治诊断与临床确定诊断符合率
94.29%,临床初步诊断与临床确定诊断符合率94.10%。
二九农场职工医院自创建以来,采取了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方针。1959年,
富锦县中医郭伊青调来医院后,门诊开设了中医诊室,并设置了中药房。“文革”期间郭
伊青调走,由护理员程燕章学习后改为中医。1977年后陆续分配来1名大专毕业的中医师
和3名中专毕业生的中医士,使门诊中医科人员得到了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