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药物来源
第四节 药物来源
二九○农场职工医院建立初期,药材由富锦县医药批发站供应。1964年绥滨县成立后,
二九○农场划归绥滨县管辖,药材由绥滨县医药批发站供给。1969年兵团组建后,主要药物
由二师医药批发站供应。另外还从绥滨县,鹤岗市购进少量中、西药。一些较缺的药物从佳
木斯、天津市、汉口市等地订购。
1959年,医院建立制剂室,由药房两名药剂人员利用业余时间配制一些注射用水,氯化
钠,葡萄糖等液体供临床使用。1970年中草药运动兴起后,制剂室改为药厂,配九名专职人
员,以后又增加到15名,改为药厂后,扩大了生产,增加了生产项目,先后制出针剂、片
剂、散剂、酊剂及丸剂药品一百多种。常用的大输液大部分是自制的,外购很少,此项每年
可节省开支四万多元。
1970年全国掀起了大搞中草药运动,当时八团也开展了群众性采制中草药活动。6月八团
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和大采、大种、大制、大用、
大储备中草药的通知”,要求全团每人全年采集干草药1公斤,卫生人员采干草药3.5公斤,
各连要办小药厂、人人学会针炙、人人学会用中草药。文件下发后,全团人员除在当地进行
采集外,卫生队还多次组织人力到兴安岭等地挖采,据统计,1970年至1974年共采干草药
5.5万公斤。
为把采回的草药制成能用的成品,除团卫生队和营卫生所药厂扩大生产外,连队卫生室
也办起小土药厂。仅1971年全团就制出各种剂型药品一百多种,提纯注射液17万毫升。
在采集中草药中,检验师张元余为了更准确地识别草药,了解其用途,他自费购买了一本植
物学书籍,并对采回来的四百多种草药进行了抑菌试验,从中发现了插条槭具有抗菌作用。
这一发现为采集中草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黑龙江卫生局1976年5月,在十一团召开了推广使
用插条槭会议,插条槭开始在全省推广试用。哈尔滨市第一中药厂用插条槭制成了“炎可平
糖衣片”,有的单位还制出插条槭、糖浆注射液、片剂等。并对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哈
尔滨市医科大学二院儿科等一些医院试用证明,插条槭对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上呼
吸道感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张元余被省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奖励80元科研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