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精神和上级要求,二九○农场
于1958年3月首次开展了以除“四害”为中心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总场成立了13人的爱国
卫生运动委员会,场长姜学魁、副书记张秉武任主任委员,孙培广、杜洪高、宫本益任副
主任委员,委员有郭立信、杜厚磊、杨克强、王景林,孙伟、衣作欣、原玉璞、周思哲。爱
国会办公室设在场长办公室。分场成立了5—7人爱卫会,生产队成立了3—5人爱卫会小组。
委员会规定:全年每个职工(包括12岁以上学生)必须捕鼠35只,麻雀35只,家属每人捕鼠、
麻雀各5只。家属、车老板、饲养员、炊事员,小学生每人消灭苍蝇l万只。其他人员每人
消灭苍蝇5,000只,办公室及一切房区周围20公尺内要清除杂草、污水坑要排除污水垫平,
消灭蚊蝇的繁殖地。食堂要做到“四无”(无鼠、无蚊、无蝇无霉烂食物)“九净”(刀、铲、
碗、筷、盆、锅台、饭布、饭桌净)。
1969年开展了以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良水质、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环境)
为主要内容,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场厕所按暗光密闭、防蝇防蛆的统一要
求进行了修建,饮用水井由过去的大口井改为小口井,家庭用水改为压把水井。对水中含铁
量过高的生产队,建立了过滤池,畜圈规定不能盖在沟旁以免粪便流入沟内,炉灶则全部改
成回风灶。1985年全场基本达到了公路化,沟内排水良好,路旁绿化较完整。全场277个厕
所,达到标准的有268个,“两管五改”基本实现。
1976年至1979年,总场、分场爱委会就召开会议96次,发文件12份。卫生简报8期。总场
爱卫会还先后制定了《公共卫生管理细则》,《公共卫生管理暂行规定》,《开展爱国卫生
运动奖惩条例》等。1978年9月,二九○农场被黑龙江省授予“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称号,
1979年至1982年连续四年获得宝泉岭管理局“爱国卫生运动优胜单位”流动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