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经营规模

第七章 经营状况

第一节 经营规模


农场经过45年的开发和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贸工农各业多种经营的现
代化大型国有一级农垦企业。

2000年,全场耕地总面积为60万亩,有5个分场、49个农林牧业生产队,3749个家庭农场。
全场总人口25529人,职工10864人。全场共有独立核算单位76个,其中农牧业生产队49个,
场直地区工商运建服单位22个,教育卫生公安等经费拨款单位5个。

自1986起15年来,全场资产总额增长近一倍,由1986年的1282.55万元,增长到2000年的
2375.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由1986年的4035万元,增长到2000年的29300万元。营造农田防
护林4406公顷,修筑加固黑龙江、松花江大堤67.2公里,江堤达到抵御20年一遇特大洪水的标
准,建有装机总容量930千瓦的蜿蜒河排水站一座。

1996年以来,农场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大规模改造低产田,建设
高产稳产田。粮豆产量大幅度增长,年总产量由1985年的4.8万吨,增长到2000年的18万吨,
增长了2.7倍,亩产由1985年的95.5公斤,增长到2000年的299.7公斤,增长了2.1倍。水稻
种植面积由1986年的1978公顷,扩大到2000年的17032公顷,占总播种面积比例,由1986年的5.6%,
上升到2000年的42.5%。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机具不断更新换代。2000年全场有各类主要农业动力机械1045台,
大中型拖拉机539台,收割机157台,有插秧机625台,农机总动力5.87万千瓦。主要配套农
具1298台(套),各类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75%。晒场机械198台,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5%。

森林总面积129060亩,森林覆盖率10.7%,自然林面积为46650亩,农田防护林面积66090
亩,薪炭林4035亩,经济林1215亩,其他林地11070亩。农田林网化实现率100%。湿地面积7530
亩。

15年来,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1986年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为1.6%,2000年上升到
14. 3%。2000年实现畜牧产值4257.5万元。年末全场养殖存栏量为:奶牛4786头,黄牛2327
头,猪14501头,羊1779只,家禽130188只。鲜鱼自然捕捞和养殖产量100多吨。近几年,肉
牛、肉犬、兔、乌鸡、鹌鹑、鲟鳇鱼的养殖逐渐兴起。以“两牛一猪”为重点、各种特色养殖
全面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农场2000年有乳品厂、面粉加工厂、油脂厂、机械修造厂、食品加工厂等工业企业。经过
产权制度改革和技术改造,工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2000年生产乳粉2033吨,加工大米7140
吨。生产面粉最高年份达9769吨,生产豆油最高年份达1019吨,年酿造白酒250吨左右,年烧
制红砖最高年份为2621万块。农场具有较强的机械维修、加工、制造能力,设备较齐全,不仅
维修、改装农机具,批量生产耙片、链轨板、镇压器等农机具配件,而且开发制造了大型平地
机、输送机、免耕耙、覆膜机、提升机、水泵、立式割晒机、拾禾器、轴流滚筒、微型喷灌机
等新机械,开发生产了菌毒清、低温起动液、农用地膜、秧盘、塑料管材、水稻育秧钢骨架大
棚等产品。

自营经济从业人数10280人,其中个体工商业户达932户,私营企业18家,专业大户120
户,自营经济产值16863万元。

农场水陆交通畅顺。农场专用公路形成网络,场部通往生产队道路全部为砂石路,总里程
263.68公里。主干线86公里,与县省道连接。2000年有大型载重汽车158辆,中小型汽车100
多辆,其中出租车80多辆。长途客运汽车12辆,每日有班车通往宝泉岭、鹤岗、佳木斯、哈尔
滨,农场在绥东设有松花江码头,有400吨驳船2艘,可上航至佳木斯、哈尔滨,下航同江入
黑龙江,达黑河市,入乌苏里江达饶河县。港口年吞吐量6万吨。在蜿蜒河排水站建有渡口,
由渡船与对岸同江市渡口连通。

农场生产生活用电基本是国电。农场2000年有35千伏变电所三座,自备电源1260千瓦,基
本形成了具有一定供电能力的小区域供电网络。2000年末,10千伏输电线路达240公里,低压
台区112个,变电所累计安全运行5400天。

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农场于1992年建成1273平方米的通信大楼。主要通信设备有容量为2048
线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1台,小型数字交换机5台,装机电话3100部,全场电话入户率为12.1%,
场部地区电话入户率达71.5%。建成电话队19个。农场建成三类传真网,收发国际、国内传真
电报,具有电话会议专网。

农场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系列服务体系。物资公司、粮贸公司、种子公司、商业公司、建筑
公司、畜牧公司等企业推动了农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商业、贸易、建筑业迅速扩增,个体私营
经济迅猛发展,全场个体工商户达到932户,私营企业18家,年创产值6000余万元。集市贸易
红红火火,每旬逢八必成集,方便了群众生活。

教育、卫生事业在改革中巩固发展。中学、小学实行集中办学,合并为场部三所学校,共
有教学楼2座,实验楼2座,宿舍楼1座,艺体楼1座,配置了先进的语音、实验、电教、微
机设备,教学设施居全省上等水平。幼儿园大楼1座。农场两次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15
年来,农场学生参加全国高考被录取1181人。农场职工医院为综合性医院,有门诊楼1座,住
院楼1座,楼房面积4064平方米,设床位90张,配备了先进医疗设备,为卫生部“一级甲等医
院”。

农场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2000年场部地区已建成住宅综合楼12栋,面积34010平方米,
占住宅面积的22%。城镇服务设施基本配套,集中供热面积达95011平方米,自来水入户率达
100%。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修建了贯通场部地区东西长1.72公里、南
北长0.6公里的混凝土主干道。兴建了景致优美的久和公园,占地面积2.4公顷,设有景点、
雕塑小品数十处。场区林带3.9公顷,花卉1.3公顷,公共绿地18.52公顷,人均绿地21.43
平方米。场部绿化覆盖率达到22%。农场扩建了广播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系统,电视入户率达到
99%。场部全部实现了闭路电视和光缆电视,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