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栽培与管理
第五节 栽培与管理
一、播期
1、小麦播期:一般为4月5日开始,4月25日结束,沿江队比内部队晚一星期左右,个
别年份受冬雪影响播期偏晚,1997年、2000年最晚播期延长至5月初。
2、大豆播期:一般在5月5日到25日,沿江队晚5~7天,覆膜播期在4月25日至5月
1日。
3、玉米播期:直播时间在5月5日到10日,比较集中,覆膜播期为4月28日到5月1日。
4、甜菜播期:由于甜菜耐湿、耐低温,播期较早,1994年前播期在4月25日到5月5日,
1995年后播期在4月24日到4月30日。
二、行距
1、小麦行距:1992年前小麦行距分为7.5厘米、15厘米两种,1993年引进可调式通用小
型播种机后,小麦行距为15厘米,1998年后又试行宽窄行,即15×20厘米。
2、大豆行距:1987年前大豆行距多为50厘米,少数为70厘米,1987年推广三垄栽培后,
行距改为70厘米,垄上双条精量点播,1998年试行窄、平、密栽培,行距有35、15×20厘米两
种。
3、玉米行距:1987年前垄距有两种,65厘米和70厘米,1988年之后基本为70厘米。
4、甜菜行距:1988年前行距为65厘米,1988年后改为70厘米,1988~1990年部分生产队
实行过缩垄增行,行距有50厘米和60厘米两种。
三、密度
小麦密度:小麦公顷保苗株数一般在600到650万株之间,个别年份如1993年、
1999年较低。
大豆密度:晚熟品种公顷保苗株数为28万株到33万株,早熟品种30万株到35万株,覆膜公
顷保苗21万株左右,直播密度变化不大,覆膜保苗株数始终未达设计要求。
玉米密度:1991年前公顷保苗5~5.5万株,1992年为7万株,1995年晚熟品种为6~7
万株,早熟品种提高到8~8.5万株。
甜菜密度:1993年由于春起垄面积大,保苗株数相对较低,公顷保苗4.3~5万株。1994
年采用秋起垄后,公顷保苗提高到5.5~6万株。
四、施肥
小麦施肥:1990年前小麦播种为种肥混播,公顷施二铵120公斤加尿素50公斤。1991年后
推行小麦播前深施肥,积极推广秋施肥,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加尿素70~80公斤,种肥混
拌二铵80公斤。1994年后推广配方施肥,公顷增施钾肥50~70公斤。
大豆施肥:1996年前公顷施磷酸二铵120公斤加尿素50~70公斤,1997年后每公顷加入50
~70公斤钾肥,同时结合进行叶面追肥。
玉米施肥:(1)基肥:采用春起垄或秋起垄包肥,公顷施二铵120~150公斤加尿素50
公斤,1995年后每公顷加入钾肥50公斤。(2)追肥:玉米3~5叶期,每公顷施入尿素100
~150公斤进行追肥。
甜菜施肥:(1)基肥:1993年前主要是春起垄,1994年后全部改为秋起垄,施肥量变化
不大,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加尿素50~80公斤,1995年后每公顷加入钾肥50~70公斤。
(2)种肥:播种时每公顷施入磷酸二铵50公斤。(3)追肥:从1986~2000年每公顷施入尿
素100~150公斤做追肥。
五、田间管理
1、小麦田间管理
(1)除草:除草剂主要是2.4-D丁脂,1989年应用百草敌,1993年用绿磺隆,同时追
施尿素或用杀虫剂防跳甲。
(2)压青苗:为防止小麦架空,出苗后都要压青苗,一般镇压1~2遍,沿江队镇压2
~3遍。
(3)灌溉:1996年前灌溉作业机型为大型喷灌机,由于机械陈旧、零件缺,灌溉面积逐
年减少,1998年灌溉作业主要使用小型微喷灌机。
(4)叶面防病、虫追肥:1987年以来,叶面追肥主要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多元肥、稀
土、丰产素。
2、大豆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灭草:中耕进行2~3次,第一次在出苗期进行深松,1986年、1987年普
遍深松深度只有15厘米,1992年后深松深度达到28~30厘米。第二次中耕进行小培土,第三次
进行大培土。
(2)化除:化除剂主要是拿扑净、盖草能、普施特、稳杀得、苯达松、虎威、广灭灵,
1987年后推广了三配方施药技术。
(3)防病防虫:1987~1989年防治大豆灰斑病面积26万亩。2000年发生大面积大豆食心
虫、蚜虫,全场防治10.7万亩。2001年大豆大面积发生霜霉病,防治8.3万亩。大豆中期主要
防治大豆红棕灰夜蛾、苜蓿夜蛾年平均防治4~6万亩。
(4)叶面追肥:叶面追肥始终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1984年主要是飞机进行作业,
1995年后,机械、人工施肥发展快,作业面积增加较大。
3、玉米田间管理
(1)化除:1993年前大多为人工锄草,部分地号进行化学除草。1994年后使用50%乙草
胺、阿特拉津、2.4-D丁脂进行大面积除草,1997年后推广使用玉农乐、90%乙草胺、都尔、
禾耐斯。
(2)中耕:中耕进行三次,这是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第一遍深松,第二遍中耕培土结
合追肥,第三遍进行大培土。
4、甜菜田间管理
(1)防虫:甜菜出苗后第一项管理工作是防治虫害,1986年使用六六粉、敌敌畏等防治,
1988年后使用呋喃丹、敌敌畏、敌杀死、辛硫酸等进行防治。
(2)中耕:中耕进行两次,出苗后进行深松,以后进行一次培土,并结合追施尿素。
(3)叶面追肥:甜菜进行叶面追肥,增产率可达18%以上,应用微肥品种有:稀土、磷
酸二氢钾、丰产素、增产菌。1987~1999年用多菌灵防治甜菜褐斑病,防治面积3.4万亩。
五、收获
(1)小麦:1997年前小麦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1992年前小麦种植比例在40%以上,
1998年以后小麦种植比例减少,收割的主要方式为放晒和拾禾。
(2)大豆:大豆的主要收割方式为人工收割并铺,机械拾禾,1986年以来推行挠型割台,
效果较好。
机械直收由于损失较大,较少使用。
(3)玉米:主要方式是人工站杆下棒,运到场院进行脱粒,1994年、1995年常用机械下
棒,损失较大。
(4)甜菜:一直用人工起收切削,1988年、1989年试用甜菜收获机收获,切削效果不好,
损失太大,以后停止使用。
六、秸秆还田
1986年以来,农场一直把用地与养地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有效地推动了秸秆还田工作,麦
类秸秆还田一直为100%,大豆1986年前还田率为50%,玉米秸秆还田率为75%。1996年后,
水稻种植面积激增,稻草大部分还田,少量用于畜牧养殖,其他作物秸秆还田逐年减少,到2000
年大豆秸秆基本不还田,而玉米秸秆也基本留做奶牛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