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投资与效益 一、水利投资
从1959~1981年,水利投资以小水投资为主,主要用于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建设,其中
以土方工程为主。从1982年开始,国家加大水利投资力度,包括大水、小水及农业开发,同时
农场也加大水利投入力度,自筹资金进行水利建设,在此期间防洪、除涝、灌溉工程均有很大
投入,1986~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6399.05万元,累计完成土方1993.35万立方米,砼11098
立方米,钢材222.61吨,水泥2244.96吨,木材208.13立方米。不同时期水利建设投资水平等
详见历年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三材使用、工程量情况一览表。
1974~1989年为一个投资建设阶段,是第一个水利建设高潮期,对各项工程重新规划,对
黑、松堤防、蜿蜒河、北江涝区的干、支沟进行修建、清理和开挖。
1990~1998年为一个水利投资建设期,主要是对松花江堤防进行加高培厚,并对各涝区的
斗、农沟及涵洞进行配套施工,并大力开发水田,以稻治涝,改变原有种植结构。
1999~2000年为一个水利建设高潮期,由于1998年松花江特大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形成
了巨大威胁,各级领导认识到水利作为基础产业的重要性,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黑、松两江堤
防设计标准和涝区排水干沟设计标准,并计划近期全部配套斗、农沟与各种建筑物。
历年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三材使用工程量情况一览表
(1986~2000年)
农场“七五”~“九五”期间投资表
二、水利投资效益
经过45年的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防洪、除涝、灌溉工程,改善了种植结构,提高了抗灾
能力,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居民收入,使人心稳定,社会稳定。大大改善了这里的气候、
土壤、水文、地质,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水利投资经济综合效益由防洪效益、除涝效益、灌溉效益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得出防洪
投资为3092.21万元,防洪效益25449万元;除涝投资为1810.6万元,除涝效益为9402.22万
元;灌溉投资为1356.68万元,灌溉效益为22819.8万元。水保等工程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历年水利累计总投资为6399.05万元,总效益为57671.02万元。
1986年投资572万元对黑松堤防进行20年一遇消险加固施工256公里,超高15米,土方280
万立方米。1987年对黑堤二十四至三十队段加固施工。1998年松花江最高水位58.125米,洪水
持续40天,堤防无一处决口,仅农业一项直接效益达2000万元。1993年对松花江堤防进行20年
一遇消险加固,到1998年共加固14公里,投资405万元,土方83万立方米。
1、防洪效益
黑、松两江堤防二九○农场段67.2公里,保护耕地19.35万亩,保护人口0.43万人,受保
护的生产队23个,固定资产总值1429.59万元。
经过计算分析得出防洪工程自1986~2000年总效益为25449万元。
防洪效益计算表
(1986~2000年)
2、治涝效益
蜿蜒河涝区达到3~5年除涝标准,面积15.91千公顷,每年减少涝灾损失粮食1.08万吨,
减少损失1274万元。
北江涝区达到3~5年除涝标准,面积为10.14千公顷,每年减少涝灾损失粮食0.92万吨,
减少损失886万元。
依据《黑龙江省垦区水利效益40年》方法计算,得出1986~2000年治涝效益为9402.22万
元。
治涝效益计算表
(1986~2000年)
注:F—治涝面积(万公顷)
W—各农业阶段正常单位(千克/公顷)
V一粮食综合单价(元/千克)
Φ—副产品效益系数取Φ=1.1
α′—减无损失系数
W0—正常单产
W1—为受涝年实行单产(千克/公顷)B—治涝减灾效益值(万元)
3、灌溉效益
从1969~1985年,全场共打机井855眼,报废355眼,实用500眼,有效灌溉面积8.12万
亩。1993年,农场先在二队打井4眼,开发水田30公顷,投资5.5万元。由于井灌具有投资
小、见效快、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很适合水田发展,被广大水稻种植户所接受,井灌区面积
逐年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井灌区遍布于全场40个生产队,到2000年底,水田灌溉面积已达
2.183万公顷,旱田灌溉面积达0.337万公顷。2000年单产达7000公斤/公顷,总产量达17.9
万吨,产值1.6亿元,占全场农业总产值60%,效益显著,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水田灌溉效
益为223085万元,旱田灌溉效益为511.8万元。
水田灌溉效益表
(1986~2000年)
注:B—水田灌溉效益(万元) A—当年实灌面积(万公顷)
W1—水稻单产(千克/公顷)W2—旱作物单产(千克/公顷)
V1—水稻单位价(元/千克)V2—旱作物单价(元/千克)
ε—水利效益分摊系数ΔC—水田比旱田增加的农业投入
ΔB—水田与旱田比较增产效益
旱田灌溉效益表
(1986~2000年)
注:B—旱灌增产效益(万元) A—旱作物实灌面积(万公顷)
W—旱作物平均单产(千克/公顷)η—旱作物灌溉增产率
V—旱作物单产价格(元/千克)ε—分摊系数,同水稻
Φ—计入副产的效益系数,取Φ=1.1ΔC—水田比旱田增加的农业投入
ΔB—水田与旱田比较增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