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治涝及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一、蜿蜒河涝区工程建设
蜿蜒河涝区范围:东至黑龙江防洪堤,北以黑龙江与蜿蜒河分水岭为界,西以绥滨农场一
号公路为界,南部上中游以松花江与蜿蜒河分水岭为界,下游以松花江防洪堤为界。流域面积
1230平方公里。农场治涝的方针是以治涝为中心,排、蓄、防相结合,综合治理。
自1959年起,至今共完成排水干沟13条,长度142.9公里,完成土方242.16万立方米;排
水支沟46条,长度118.11公里,完成土方116.01万立方米;配套斗、农沟248条,长度343.14
公里,完成土方122万立方米;完成建筑物桥50座,涵252座。治理达到3~5年一遇除涝标
准,面积15. 91千公顷,尚有12.35千公顷未达到3~5年一遇除涝标准,累计完成投资1530.79
万元,其中国投847.27万元,自筹506.63万元。
1、蜿蜒河十三排干:从八队西公路起,经七队、六队、四队南入蜿蜒河。当时干渠长10.5
公里,支渠5条,长14.22公里,农渠75条,长82公里。十三干涝区面积9万亩,易涝面积6.45
万亩,除涝面积5万亩。
2、蜿蜒河十二干:西起十二队,经十一、九、三十二、五、三十三、四、三十九、二队
北申通号入蜿蜒河,干渠全长19.6公里,是农场最大的一条排水干渠,涝区总面积12.6万亩,
易涝面积10.6万亩,除涝面积9.5万亩,支渠三条9.8公里,斗渠111条126公里。
3、1982年,蜿蜒河治理工程列入国家三江平原治理工程项目之一。4月23日至9月6日,
完成了蜿蜒河总干的主河道开挖工程,集中了21台推土机,完成土方78.8万立方米,其中水下
土方20. 8万立方米。并对申通号下游进行了清淤疏通,完成土方2.5万立方米,整个河道畅
通后,可满足三年一遇排水流量的要求,特别是1986年排水站建成后,可基本消除蜿蜒河洪涝
灾害对农场形成的威胁。
4、六干、七干、九干、十一干四条干渠:1986~1995年对以上四条干渠分别施工,并采
用机械化施工,完成质量较好,完成长度21.83公里,完成工程量40.55万立方米。
5、蜿蜒河一、二、三、四、五干为自然河道,排水通畅。
蜿蜒河涝区达到3~5年除涝标准,面积为16.58千公顷,每年减少涝灾损失粮食1.08万
吨,减少损失1274万元。
蜿蜒河排水站1986年交付使用至今,累计机泵运行17978.5小时,强排内涝水1.72亿立方
米,为两场一县解内涝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北江涝区工程建设
北江涝区地处农场西北部,包括三分场及二分场和四分场的一部分,西至十九队南,以黑
龙江与蜿蜒河分水岭为界,北以黑龙江为界,总面积为16.2千公顷,其中易涝面积15.87千公
顷,涝区地势平坦,西高东低,坡降在5万分之一左右,地面高程54~59之间,土壤质地为壤
土,以草甸土为主,其次是棕壤土、白浆土,多年平均降水量529毫米,平均气温1.65℃,平
均日照2239小时,地下水埋深5月份为2~6米,8月份为1~4米,年变幅为2米左右,
与两江水位有联系,地层一般上部为粉质亚粘土,埋深0.5~2.0米,下部为砂砾石层,分布
广,透水性好。
北江一干位于农场西北部长约8公里,属黑龙江的分支,起于十六队北经二十二队至中兴
镇入黑龙江,控制范围有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三队等7个生产队,
涝区面积19.5万亩,易涝面积15万亩,除涝12万亩,配有13条支沟,长14.2公里,斗渠120条,
共长145公里。
北江二干位于场区北部,起于农场北,经二十七队入圈河,干渠长4.1公里,其中天然沟0.8
公里,支渠3条,长9.5公里,斗渠56条,长57公里,控制范围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
十九、三十一、三十四、十四队等生产队,除涝面积6万亩。由于渠系和建筑物不配套,骨干
渠系多年淤积,排水效果明显降低。
1991年对2条排干和8条支渠进行了开挖疏通工作,修建桥4座,涵洞135座,增加机井
203眼,改造后,旱田每亩平均可增产50公斤,旱田改水田平均每亩增产250公斤,农业技术
推广9.5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5公斤,开发区每年新增粮食11575吨,益本比2.52.
1991年北江涝区配套渠系开挖,完成土方70万立方米,投资80.3万元,建筑物工程完成桥
一座,涵洞30座,完成投资20万元,机井64眼,完成投资48万元,共投入机械挖掘机3台,打
井机一台,铁牛55两台。人力30多人。
1992年北江涝区完成土方51.8万立方米,长度70公里,投资68.3万元,建筑物桥2座,涵
25座,投资26万元,机井64眼,投资62.4万元,共投入挖掘机3台,推土机一台,打井机一台,
砼搅拌机一台,投入人力30多人。1993年北江涝区完成土方55万立方米,投资61.26万元,桥
一座,投资6万元,涵洞25座,投资15万元,新增机井30眼,投资30万元。投入机械挖掘机2
台,推土机一台,打井机一台,砼机械一台,投入人力30多人。
北江涝区的三年整体施工中,一直把施工技术和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土方开挖本着“建一
块、成一块”的原则,做到沟渠肩齐角齐,坡面齐,保证底宽,并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建筑物
各部结构都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每道工序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中各个环节、各道工
序均做到有检测、有记录、有实验,竣工后建筑物棱角分明,表面光滑,资料齐全。针对土地
分散,流动性大,在施工组织上分别为各工地设立一定数量的宿营板房车,宿舍、仓库、食堂
俱全,并配置油罐、发电机,方便施工和生活。竣工验收资料齐全,设计有文件、开工有报告、
施工有日志、质量有检卡、隐蔽有照片、试验有记录、竣工有图纸和总结,档案资料由专人管
理。
北江涝区经过三年的改造治理后,充分地发挥了排涝减灾的作用,三至五年除涝标准为10.14
千公顷,每年减少损失粮食0.92万吨,减少损失886万元。
三、以稻治涝改造中低产田建设
农场的以稻治涝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工程,开始于1996年古城开发小区建设,以增强农业后
劲为目标,以改造低产田为重点,实行林、田、水全面治理,当年以稻治涝改造中低产田1万
亩,增产粮食2650吨。1997年以稻治涝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1998年以稻治涝改造中低产田3
万亩,1999年以稻治涝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2000年以稻治涝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累计完
成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改变了以大豆种植为主的种植结构,增加了抗灾能力,大幅度增加了
粮食产量。
易涝地治理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