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畜禽的饲养
第三节 畜禽的饲养
一、奶牛
1986年,全场奶牛存栏597头,全部由个体饲养。至1990年,全场奶牛存栏已达到2244头,
平均单产鲜奶4.17吨。由于农场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奶料比价较合理,奶款兑现及时,收入比
较稳定,这段时间奶牛养殖发展迅速,饲养奶牛成为农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热门行业。当时农
场广泛流传着“养上一头牛,吃喝不用愁;养上两头牛,走上致富路;养上三头牛,成为万元
户;养上五头牛进小康楼”的说法。1990年,畜牧公司从场工会接管了全场唯一的公有奶牛场,
并以此作为示范场,改善了饲养条件,新增了围栏、饲槽,修建了两座地上式永久青贮窖,可
贮青贮饲料1800余吨,实行舍饲和半舍饲,整顿了牛群。1991年,从北京购入优良黑白花奶牛42
头,组建核心群,到1993年,奶牛场存栏奶牛达161头。1994年开始实行集中管理个人承包。
1995年3月,奶牛场的奶牛全部折价变卖给个人,奶牛场随之撤消。1995年,全场奶牛存栏3109
头,生产鲜奶4500吨,全场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专业养殖户发展到210户,饲养10头以上的大
户有63户,奶牛存栏百头的生产队有11个。农场利用奶牛基地项目贷款,从齐齐哈尔购入黑白
花奶牛100头,组建了四十五队奶牛专业队。为加快奶牛规范化饲养的进程,提高奶牛的饲养
管理水平,农场畜牧科技人员1996年着重推广应用以尿酶抑制剂为核心的奶牛浓缩料,玉米全
株青贮,牧草种植等实用技术,不断总结摸索奶牛养殖经验,积极组织奶牛户参加由专家教授
主讲的奶牛饲养技术培训班,有时外出参观学习。在全场推行“优良种,冻精配,青贮料,全
价喂,分段养,标准给,用秸秆,要揉碎,机器挤,保奶质,定期防,检好疫,科学管,创高
产”的规范化饲养管理模式,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到2000年末,全场奶牛存栏4786
头,养殖5头以上的专业户有370户,饲养10头以上的大户有89户,超百头的生产队有15个,
其中超二百头的生产队有十五队和三十九队。奶牛的饲养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渐转变。
二、禽
1986年农场开始筹建年饲养肉种鸡一万套的种禽场,1987年竣工建成。1986年元旦,畜牧
公司从辽宁辉山祖代鸡场和分局科研所购入星布罗肉鸡种蛋10万枚,由畜牧公司孵化厂孵化,
全年共引进星布罗肉鸡种蛋30余万枚,出雏率88%,主要由总场畜牧队饲养,由于缺乏饲养肉
种鸡经验,不论是免疫程序,还是日常的饲养管理,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肉种鸡成活率低,
整齐度差,产蛋少,授精率低。1987年存栏星布罗种鸡4756只。种禽场建成后,农场于1987年
10月从美国爱拔益加公司引入父母代AA种鸡4000套,1988年春天进口AA肉种鸡6000套,1991
年从北京引入艾维肉种鸡6000套。1995年从丹江原种鸡场引入安卡2000种鸡3000套。1986~1995
年,是农场肉鸡生产的鼎盛时期,全场各个生产队基本上都有养鸡任务,到1989年肉种鸡存栏
已达8000套,平均只产蛋130枚,种蛋受精率85%,孵化率79.3%,孵化出的鸡雏,除保证本
场饲养外,其余的种蛋和鸡雏销往周边市县和农场。1989年全场共饲养肉鸡36万只,成活率71%,
料肉比2.88∶1,66天平均重1.68公斤。1990年,农场为扭转优惠越大,养鸡越难,孵化出的
鸡雏无人要,甚至一度白白埋掉十余万只鸡雏的被动局面,在畜牧场扩建了肉鸡饲养场,专门
从事肉鸡饲养,其饲养量占到了全场养鸡总量的75%。畜牧公司特别设立了禽类管理站,饲养
水平有所提高,成活率提高到82%,64天个体重1.8公斤,料肉比2.64∶1,养鸡开始出现盈
利。1994年,畜牧公司张秀锦、孙祥海率先在自家养鸡场引入应用东农的肉鸡9111预混料,使
养鸡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成活率达95%,56天出栏重2.3公斤,料肉比2.19∶1.1995年,农场
将种禽场、养鸡场、禽加厂合并,组建了禽类饲料公司,当年产种蛋60.5万枚,其中合格种蛋46.7
万枚,种蛋合格率72%,出雏率83.3%,全年入孵种蛋46.7万枚,出雏35.5万只。全卵孵化率
为75.9%。1996年、1997年随着企业的全面转制,种禽场、养鸡场租赁给个人,肉鸡饲养业开
始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1997年全场16户养鸡户饲养肉鸡30万只,存栏肉种鸡10000
套。1998年以后,全场只有个人租赁的种禽场饲养肉鸡,并一直保持8000套肉种鸡的饲养规模,
鸡雏和种蛋全部外销。
蛋鸡饲养一直由个人养鸡场唱主角,具备规模的蛋鸡场有十五队徐海英鸡场、总场刘翠田
鸡场和科牧养殖场,饲养的品种以海兰褐为主,三个鸡场年饲养量在10000只左右,年产鲜蛋
25万公斤。
1986~1989年,是农场大鹅饲养较多的年份,每年饲养量在2万只以上,1989年达到3.3
万只,主要为管局华宝羽绒厂提供原料,1990年后取消大鹅饲养计划,从此以职工散养为主。
1999年,二十八队职工黄建昌从南方引入“江南一号”蛋鸭3000只,2000年末存栏蛋鸭1600只。
三、猪
猪的饲养自1986年以后完全放开,全场的养猪生产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发展状态。除总场
畜牧队、第二中学猪场属公养外,全场每年有近万头猪在职工家庭饲养。在生产技术上广泛采
取直线育肥技术,在饲养品种上以长白、杜洛克、梅山、约克为主,1996年以后,开始推广以
杜洛克为父本的杂交生产模式。1989年,农业部在农场进行母猪高产攻关试验,畜牧场在试验
中创造了60天断乳,窝重500斤的新记录。1997年以后,杜长大杂交组合和仔猪早期断奶技术
得到推广应用。2000年末,全场猪存栏14501头,其中基础母猪754头。
四、羊
农场养羊业一直发展缓慢。1994年以前,每年存栏不足1000只。1996~2000年,一直稳定
在1500只左右。2000年羊存栏1779只,主要是东北细毛羊和少量的小尾寒羊。
五、黄牛肉牛
黄牛饲养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边草原面积较大的生产队,主要以饲养本地黄牛和奶公牛为主,
年饲养量在700头左右。2000年随着入世的临近,职工开始发展西门塔尔改良肉牛养殖业,先
后从同江、吉林伊通等地购入西门塔尔改良肉牛200头,分别在三十队、四十三队和五十队饲
养。2000年末,肉牛黄牛存栏已达2327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