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大跃进
迟到的大跃进
“大跃进”影响到江滨的时候,是1958年秋天。当时江滨地区正处垦荒初期,开荒者来到
不久,安置工作尚未结束,运动的开展较其它地区迟缓,时间也短,高潮从1958年冬到1959年
秋,仅数月。
开始,广泛宣传,各种会议,大讲“三面红旗”,大讲跃进形势,贯彻执行“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敢想,敢说,敢做”、“苦干,实干
加巧干”等口号。
大跃进中,江滨地区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翻1958年秋后,用锹镐将耕地翻挖1米,铺一层玉米秸杂草等,盖一层粪,填一层土。
如此两至三个层次,一直到填平。两个作业区共投入960人,大干一个月,翻地47亩。经深翻
的土地,虽在地下埋入有机质,但因土壤结构被破坏,第二年种植的作物瘦弱欠收,较未深翻
的地块减产70一80%。三五年后,这些地逐渐好转,土质松软,肥力大,作物明显茁壮,较一
般土地可增产20—30%。
薰肥1959年秋,兴起积肥高潮。因初垦荒粪源少,便采用薰的办法,就地挖草皮堆起,中
间放树枝乱草,点燃,沤烟薰浸,火熄烟消,肥即薰成。一冬,两个分场共薰这样的粪堆5,000
—6,000个,计万吨。人们说是“处处粪堆,满地冒烟”。以后,这些粪堆就近地撒开。这对
改良土壤,增强地力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肥效低,撒得不匀,大部分又是生荒地,受益较小,
得不偿失。
打井1959年春到秋,这里虽不缺水,但也随合别处做法大打土井。各生产队抽出约1/3的
强壮劳动力,组成一支支打井队挖土打井。一般挖三四米便出水成井。两个分场共打井210眼,
最多的一个生产队打了32眼,每眼井按投工100个计算,共投入人工2,000多。这些土井,除
30多眼居民点的饮水井外,其它都没用而废。废井给机械耕种带来不便。
炼草炭油1959年春,十二分场组织了一个30人的炼油队,在二十六庄和南岗屯之间的旱河
岸边,架起帐篷,建炼油厂。炼油工作由萝北县公安局负责。炼油机从鹤岗用老牛车拉回,路
上走了一个半月,这与当时的“跃进”形势很不合拍。炼油的方法是:将草甸子的草皮、草垡
等挖起,用菜刀剁碎,放进锅里熬煮,待水份蒸发,剩下粘稠混浊的浓汁为止,称之为“草炭
油”。炼油共用去人工约千个,炼出的“草炭油”极少,无实用价值。上秋,萝北县大跃进办
公室指示“下马”。
收钢铁在全国大炼钢铁的影响下,这里也搞了钢铁回收。各农户的一些小农工具和其它金
属品以及垦荒队员、转业官兵随身带来做饭的部分炊具,象锅盆勺子之类,都被收集,堆弃在
一处,无人管理,成为一堆废物。
打擂比武大跃进中盛行的浮夸风在这里也有所表现。各级会议,常常摆“擂台”比武,提
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谓之“放卫星”“坐火箭”等。谁喊得响,叫得高,谁就是好样
的。相反,尊重科学,讲求实际便是右倾保守。有一次县里召开生产队长会议,“打擂比武”。
太平大队负责生产工作的纪丰珠提出的指标比较实际,受到批评。随同参加会的一位小组长
见机行事,马上补充发言,提出挖地三尺,上粪万吨,加倍密植,保证让小麦长得又粗又壮,
铺上地毯压不倒,亩产千斤以上。这颗卫星打响了炮,马上受到表扬。
大干苦干在总路线指引下,广大人民奋力投入大跃进的激流,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而忘我劳动,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酷暑严寒,大家不辞劳苦,冬天翻地、积肥、打
井,穿着单衣衬衫,仍然满头大汗。耕种季节,男女老少披星戴月,凌晨2时下地,晚间7时收
工,种铲趟收,你追我赶。有些人带病工作,有些则“轻伤不下火线”。人们说“从来没看见
过这么高的热情,这么冲天的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