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
三年困难
1960年到1962年全国性的三年自然灾害,也涉及到初开荒的江滨地区。这几年,老天好象
故意作对,总是哭丧着脸,不下就阴。1960年最严重,7—8月连续阴雨40天,气温一直上不来,
有些人一个夏天没扔下棉衣,农作物的生长就可想而知了。农田大部分水淹绝产。玉米未成
熟便遭了霜冻,每亩收刚灌浆的籽粒21公斤;大豆每亩只有15公斤的收成。水涝吞没了场区南
部的上万亩土地,迫使4个生产队在1961年春撤离,耕地减少了1/4。灾害造成了口粮紧缺,
1960年口粮供应实行低标准,每人每天8两。解决吃饭问题成了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分场党委
动员大家千方百计节省粮食,号召采取“瓜菜代”的办法,即以瓜类、蔬菜和代食品来补充口
粮。困难当头,江滨人民克勤克俭,想方设法度难关。没长成的青玉米,一冻一煮变成了黑色,
这就是主要口粮。其它如冻土豆、冻萝卜、豆饼、干菜等等,都成了宝贵的食物。到小饭馆
买一小盘油炸冻甜菜块,得花1元钱。如果要一盘“地鲜”(溜没冻的土豆块)、“雪花菜”(肉
片炒豆腐渣),就得花2元。至于本地人从未吃过的泥鳅、河蚌,居然成了上等名莱,要拿到鹤
岗、名山开的饭馆去做买卖。这些东西可以吃,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才被本地人所实践,所认
识。十二分场粮油加工厂的糕点车间,用粉碎的苞米皮子,掺土豆和小豆泥,加上甜菜熬的糖
稀,做成了一种代食品一一“四合一”点心,又软又甜,得到总局表扬推广。穷有穷办法一一
江滨的8,000人民正在向自然灾害作有效的艰苦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