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无终的社会主义教育
有始无终的社会主义教育
江滨农场的社会主义教育(简称“社教”,也称“四清”)在垦区是最后一批进行。
1966年10月6日,东北农垦总局派社教工作团进场,负责人林振江,(转建团萝北团政委),
全团共116人,分22个工作队,分别到全场21个队级单位和机关进行清政治、清经济、清组
织、清思想的“四清”工作。6日,在基建队食堂召开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动员,规定了“
三要七不准”(内容不详)纪律。7日,宣布全体副队职以上、机关副科职以上干部统统“上
楼”,“洗手洗澡”,社教工作全面铺开。
社教队召开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人、教师学生、家属妇女等各种会议,找重点
人和骨干谈话,设了上百个“意见箱”“检举箱”,从各方面进行思想发动,让群众总结检查
本单位工作,揭发存在问题,尤其是干部的“贪”、“懒”、“馋”、“占”方面的问题。提
意见和检举揭发的约有5,000人次,内容综合归纳为400余条。尽管这些意见和问题的正确性和
可靠程度差一些,但是,这种做法调动了广大群众关心企业和参加管理的积极性。
“四清”的重点是“当权派”和管钱管物的人。对干部进行考查讲评,按群众意见的大小
和提出问题的多少轻重划为四类。被划类的副队职、机关副科职以上干部共152名,其中一类
36名,二类64名,三类28名,四类24名。各类干部都要在群众大会上做自我检查,取得群众的
谅解,分期下楼。有的检查一遍,有的五六遍。40天后,一、二类干部基本下楼,三、四类仍
在审查中。初步审查出11名干部或工作作风或生活作风存在“严重问题”。另外,全场查出各
种问题30起,其中有贪污行为的财会和其他人员15名,贪款约4,000元,并发现了在财经制度
方面的某些漏洞。这样,有利于纠正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有利于加强财经物资管理,严格
了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
社教工作队对于自身建设要求较为严格,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
事同商量,工作勤勤恳恳,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生活上不搞特殊化,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江滨农场的社教在某些方面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扩大了打击面。工作队到各单位
伊始,不分清红皂白,便宣布所有干部统统“上楼”,管钱管物人员一律“靠边站”。并搞“
唯成分论”,凡出身于剥削家庭或反动家庭的,不论本人或子女,多数被列入挨整对象,单是
子女就约50人。在清查当中,存在“逼、供、信”现象,使40—0%的问题不实际。如经济上的
贪污一项,当时立案有上万元,文化大革命以后,只落实了4,000元。其它问题也出现了一些
偏差和部分错误。
1966年12月,农场的文化大革命进入了高潮,“四清”工作无法进行,月末撤离,为时不
到3个月,不少问题未做结论,有头无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