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一时的“三两斗争”
风行一时的“三两斗争”
兵团的组建,并不等于文化大革命在江滨的终结,而仅仅是告一段落,“文化大革命的战
略部署”仍在通过兵团这个组织机构统一贯彻落实。在十团成立大会上宣读的“决心书”中就
表示:“放手发动群众,很反右倾,认真搞好斗批改,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彻底肃清
修正主义的一切流毒,搞好清理阶级队伍工作,稳准狠地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把隐藏的叛徒、
特务和一切反革命分子统统挖出来,纯洁阶级队伍,使我团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里成长,
把我团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三两斗争”,即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
的斗争,是十团组建后工作的一条总纲。反右倾、“清队”、整党建党、“一打三反”(打击
反革命,反贪污、反浪费、反投机倒把)、批修整风、基本路线教育、反击右倾翻案风,政治
运动一个接一个,有些则是交替进行。大批判、小评论、路线分析,从未间断。除了每天晚间
两三个小时而外,紧要时还要停工停产,冬天则天天进行。地头、场院、车间、食堂……处处
摆战场,提倡“一事一议一分析,一言一行一对照,一批一斗一提高”,动辄就“上纲上线”
分析批判。九连有个叫苏德祥的职工,1974年冬与另一名职工闹别扭,受到连队批评,不服气,
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太阳不能总在一家红,也不能永远是白天”。本意是说连队向着另一
名职工,使暂时得意,不能老“红”。而连队干部得到汇报后,分析认为是“反对毛主席,攻
击无产阶级专政”。9次将苏德祥批判斗争,管制3个月。本人多次上访,才得到纠正。这是阶
级斗争一例。
下面是团党委1970年工作总结中记载的一场路线斗争,焦点是“买锄”与“造锄”。本来
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斗争竟“深入”到惊人的程度:
“夏锄就要开始,锄头和锄把缺少。党委决定发动群众自己动手解决。有的提出有困难,
弄不好会耽误事儿,不如派人买现成的。就这件事,党委成员坐了下来,展开了一场大肃修正
主义路线余毒的斗争。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伟大教导,大摆旧农场‘
等、靠、要’所造成的恶果,大讲我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传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路线
斗争教育,认识到造锄和买锄虽一字之差,却关系到走那条路和谁改造谁的大问题。……这么
一斗,党委成员的心斗亮了。决心造锄不买锄。”
至于道路斗争,比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明确具体,有严格的界限:私人一户喂鸡鸭鹅总共
10只,猪2头,羊1只,……若要“超杠”,就有“资本主义倾向”。此外,家庭副业和自留地
产品上市场买卖等等,都可列为“走资本主义道路”。
仅此几例,所谓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大致内容和一般形式也就比较明显了。
建十团4年,“三两斗争”的所谓“成绩”是很大的:在政治方面,揭发出有问题的161人,
结案处理了75人,定敌我矛盾的15人,敌我矛盾不戴帽的10人,政治历史问题的31人,一般问
题19人,其它待查未定案的86人;在经济方面,揭发出有问题的201人,总金额86,700元,查
实47,400元。然而,这些曾说明“三两斗争”功绩的数据,几年之后,80%又成了平反冤假错
案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