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灾的两年
多灾的两年
自然灾害,江滨年年都有,而连续性的灾害,自开荒以来,除1960—1962三年自然灾害外,
就是1984—1985两年。1984年,先是黑龙江洪水,沿江9个生产单位受到洪水严重威胁,水
淹面积3.4万亩,损失约120万元。接着是严重的秋涝,又加旱雪,大田作物受害欠收,全场
1,027户挂帐欠款,占总户数的34.5%,挂帐总额1,116万元。1985年又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轮番
袭击。上年秋天雨水偏多,冬季雪大,本年春播时连降大雨,地里大片积水,陷车打误,无法
播种,播期较历年推迟20天。尽管做了最大努力,小麦也只播上138,203亩,占计划面积的
84.5%。种上的小麦,湿整地、湿播种的占50%以上,质量很差。因麦类作物没有完成播种任务,
加大了大田作物播种面积,135,923亩大豆、9,688亩玉米、3,770亩水稻、13,418亩甜菜,有
一半未播在高产期。入夏旱情,从5月20日到6月15日连续25天滴雨未下,麦类作物生长发育和
大田作物出苗率都受到严重影响。全场近10万亩大豆出苗不齐,直到6月25日降雨后才陆续出
土,却又遇到了草地螟的危害。玉米出苗率平均只有75%,甜菜64%。全场减产损失价值900万
元。麦收遇到罕见的涝灾、风灾。从7月末到8月15日阴雨连绵,降雨高达200毫米,比去年同
期多1倍,造成了严重的穗发芽。已经割晒的22,500亩小麦穗发芽60—90%;损失小麦2,360吨。
72,166亩站棵小麦穗发芽10—40%,损失500吨。8月15日又连续刮了18个小时的八级以上大
风,使59,640亩站棵小麦严重落粒,平均每平方米5,000粒,亩损失30公斤,共损失4,750吨。
全场总计损失小麦7,610吨,价值达370万元。同时,大田作物也遭水涝,大豆全部受灾,绝产
29,75亩,占播种面积21.6%,减产五成以上的近7万亩。玉米2,200多亩被风刮倒;甜菜水淹
9,300亩,淹死2,300亩。大田粮豆作物共损失产量7,250吨,价值400万元,甜菜损失产量
3,700吨,价值33万元。
由于多灾,家庭农场亏损挂帐的比较多,家庭农场和农场资金都很紧张,给生产、生活带
来严重困难,同时造成了思想方面的不良影响,人心不稳,一部分人对农场缺乏信心,有离去
之意。
面对欠收和经济困难,全场开展抗灾自救工作,想方设法抓经济收入,力争把亏损降低到
最低数目。9月20日至21日场召开了有队长(厂长或经理)、会计、家庭农场场长代表参加的200
人抗灾自救会议,提出了“团结协作,搞好秋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减少挂帐”
的任务,采取了10条抗灾自救措施,收到一定效果。
(一)利用秋收前时间,突击抢收涝洼地小麦1万多亩,收粮500吨,增收20万元。
(二)小麦提质增收和上交处理。由于小麦穗发芽达不到上交标准,为了多上交一些小麦,
把次粮、好粮兑掺,用选种机精选,共多交小麦1.4万吨,增加收入7万元。
(三)压缩非生产开支,回收内外欠款,机关及各公司降低招待费标准,节省办公费用。全
场共收回欠款1万元,其余欠款都落实到个人头上,定期收回。
(四)专门下发放宽有关经济政策的文件,支持家庭农场上山采集、下河捕捞以及从事其它
劳务。
(五)搞好秋收,把能吃、能用、能卖的都收回来,人工收割大豆70%以上,每亩少损失3.5
公斤。
(六)突击抢翻地和选留种子,购买化肥、油料等,为明年以丰补欠做准备。
(七)工副业单位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生产财务计划指标,提高了产品数量和质量,加快产
品销售和资金周转。
(八)狠抓安全工作,避免恶性事故,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九)充分利用现有库存零件,暂时能不买的就不买,尽量压缩库存物资。
(十)压缩基本建设项目,清理了在建项目,计划内的不准突破指标,停建了计划外工程。